1.打碎阿膠;黃酒留一小碗,其餘的全部泡阿膠,用保鮮膜封好,不然酒會揮發的;等黃酒把阿膠泡化了,兩天後才開始熬喲!
2.中火,鍋裡倒入一點點油,倒入餘下的黃酒,倒入阿膠,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用勺不斷的攪拌,攪拌30分鐘(基本上是阿膠全部化到黃酒裡,再熬四五分鐘的時間),注意整個過程一定不能糊鍋,從底往上翻。
3.倒入冰糖,繼續 攪拌至有點濃稠起芡,注意需要有倒三角狀態進行下一步:
4.加入核桃、紅棗、桂圓,繼續攪拌,大概五六分鐘(一定要貼底攪拌,不然很容易糊鍋,切記最小火)5.加入黑芝麻,枸杞,攪拌一起,不會就會慢慢拉出絲來,這時可以兩個手各拿一個勺一起攪,等攪拌一起,這時會慢慢拉出絲來,關火,再拌一分鐘。6.模具中摸上油,將熬好的糕放入模中,壓實。以上配方基本是樂扣兩盒。7.放冷後冷藏3-4小時,取出切片。呃,這個切片比較費勁,是男人活,要找個有勁點的人切。8.大功告成,開吃,貴東西,冷藏,一天也不要多吃,早晚各兩片,我基本是這麼吃的,感冒時期和非常時期還有消化不怎麼好的時候就不要吃了。阿膠出東阿而名阿膠,又有稱驢皮阿膠,其它還有牛皮、鹿皮阿膠,後來統稱為阿膠。世界上第一部藥典,唐朝政府頒發的《新修本草·卷第十五》中明確地記載:“阿膠,煮驢皮作之,出東阿,故名阿膠。凡有三種,清薄者,書畫用。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作藥用之。濁黑者,可膠用,不入藥。”文獻中明確無誤地指出,當時的阿膠原料是驢皮。在《周禮·考工記·弓人》中就有記載:“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鄭玄注:“皆謂煮用其皮或用角。”早在周代,人們對動物皮製膠就有了比較精細的研究與分類,而且在當時,牛皮並沒有作為首選原料,驢皮、鹿皮反而備受青睞。歷史來源1920年,東阿任氏潤惠堂第六代掌櫃任國興根據貴妃美容膏組方,首創凝膠成糕法,將阿膠原液、黑芝麻、核桃仁、桂圓肉、紹酒、冰糖等熬製成稠膏狀,將阿膠製作工藝中的凝膠、切膠、晾膠、瓦膠等工藝融合其中,用糕點墊紙包裹膠塊,再用棉線纏裹紙包,並將其命名為“即食阿膠”(也稱阿膠糕),隨後由其友銷往上海灘及江浙一帶,因其方便食用、美味可口備受當地達官貴人的青睞。
1.打碎阿膠;黃酒留一小碗,其餘的全部泡阿膠,用保鮮膜封好,不然酒會揮發的;等黃酒把阿膠泡化了,兩天後才開始熬喲!
2.中火,鍋裡倒入一點點油,倒入餘下的黃酒,倒入阿膠,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用勺不斷的攪拌,攪拌30分鐘(基本上是阿膠全部化到黃酒裡,再熬四五分鐘的時間),注意整個過程一定不能糊鍋,從底往上翻。
3.倒入冰糖,繼續 攪拌至有點濃稠起芡,注意需要有倒三角狀態進行下一步:
4.加入核桃、紅棗、桂圓,繼續攪拌,大概五六分鐘(一定要貼底攪拌,不然很容易糊鍋,切記最小火)5.加入黑芝麻,枸杞,攪拌一起,不會就會慢慢拉出絲來,這時可以兩個手各拿一個勺一起攪,等攪拌一起,這時會慢慢拉出絲來,關火,再拌一分鐘。6.模具中摸上油,將熬好的糕放入模中,壓實。以上配方基本是樂扣兩盒。7.放冷後冷藏3-4小時,取出切片。呃,這個切片比較費勁,是男人活,要找個有勁點的人切。8.大功告成,開吃,貴東西,冷藏,一天也不要多吃,早晚各兩片,我基本是這麼吃的,感冒時期和非常時期還有消化不怎麼好的時候就不要吃了。阿膠出東阿而名阿膠,又有稱驢皮阿膠,其它還有牛皮、鹿皮阿膠,後來統稱為阿膠。世界上第一部藥典,唐朝政府頒發的《新修本草·卷第十五》中明確地記載:“阿膠,煮驢皮作之,出東阿,故名阿膠。凡有三種,清薄者,書畫用。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作藥用之。濁黑者,可膠用,不入藥。”文獻中明確無誤地指出,當時的阿膠原料是驢皮。在《周禮·考工記·弓人》中就有記載:“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鄭玄注:“皆謂煮用其皮或用角。”早在周代,人們對動物皮製膠就有了比較精細的研究與分類,而且在當時,牛皮並沒有作為首選原料,驢皮、鹿皮反而備受青睞。歷史來源1920年,東阿任氏潤惠堂第六代掌櫃任國興根據貴妃美容膏組方,首創凝膠成糕法,將阿膠原液、黑芝麻、核桃仁、桂圓肉、紹酒、冰糖等熬製成稠膏狀,將阿膠製作工藝中的凝膠、切膠、晾膠、瓦膠等工藝融合其中,用糕點墊紙包裹膠塊,再用棉線纏裹紙包,並將其命名為“即食阿膠”(也稱阿膠糕),隨後由其友銷往上海灘及江浙一帶,因其方便食用、美味可口備受當地達官貴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