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
2 # 真出氣
從1922年冬到1925年春,聞一多留學美國期間,他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寫下了《七子之歌》。
-
3 # 馬yangyang
是中國著名學者聞一多於1925年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全文共七首,象徵被外國列強侵佔的七處中國國土,即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我們常聽的《七子之歌·澳門》,僅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華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華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此時正值華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高潮,因此《七子之歌》一問世就引起強烈共鳴。一位署名吳嚷的青年讀後,將其推薦在《清華週刊》第30卷第11、12期合刊上轉載,並撰寫附識說:“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不孝;古人言之屢矣。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陳情》時,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今錄出聊使讀者一瀝同情之淚,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