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97692266911

      中飯,午餐,中餐,中食,晌午飯。  唐 權德輿 《田家即事》詩:“山僧相訪期中飯,漁父同遊或夜歸。”  唐 白居易《夏日閒放》詩:“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宋 范成大《光福塘上》詩:“指點炊煙隔莽蒼,午餐應可寄前莊。”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臣前奉使,舍於冀野,見一人方秉耒而耨,其妻饋以午餐,雙手捧獻,夫亦斂容接之。”    唐 賈島《送貞空二上人》詩:“林下中餐後,天涯欲去時。”  唐卿雲《秋日江居閒詠》:“檢方醫故疾,挑薺備中餐。”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二折:“﹝我﹞留著一隻手上油待吃晌午飯,不想我睡著了。”  《水滸傳》第二九回:“﹝ 武松 ﹞吃了晌午飯,起身別了。”  另外,古代還有工作餐,唐代的工作餐叫“堂饌”,後來又稱之為“廊餐”。  古代百官上“早朝”的時間很早,許多人難免要餓肚子出門。到冬季就更飢寒難當。據陳繼儒《闢寒》記載,唐代官至宰相的劉晏,冬天上早朝途中,曾買些小吃,掩於袍袖食之。  又據《萍州可談》記載,宋代曾有官員懷揣熟羊肉上朝。由於早朝後要留在朝中繼續辦公,有些人難以支援,國家便為高階官員實行“工作餐”制度。  唐代的“工作午餐”規格極高,僅限於供應宰相一級的“高幹”。這種午餐甚至豐盛到朝臣們不忍心動筷子的地步。唐代宗時有位“以清儉自賢”的宰相常袞,曾為此上書請求“減膳”。  據《飲食與中國文化》記載,中國的“工作餐”制度,最早可追溯到東周時代。《國語·楚語下》記載說:“楚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丈。至於今令尹秩之。”“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令尹”子文上早朝時餓肚子,堅持不了一天,楚成王每天都為他準備點熟肉乾糧,好讓他打起精神辦公。後來,這就形成了一項制度。唐代以後,“堂饌”的範圍已不限於宰相,又稱之為“廊餐”。  明代也有工作餐制度。據朱國禎的《視朝賜食》記載,“太祖每旦視朝奏事畢,賜百官食”。明代的“工作餐”規模相當可觀,但後來由於規模太大及享用的人員過多,朝廷的財力難以支援,又不得不廢止了文武百官的“廊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速公路收費站大米算不算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