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順治繼位,並非皇太極指定,而是多爾袞與孝莊擁立
1644年皇太極去世,繼承皇位人選主要是皇子豪格與皇十四弟多爾袞,前者是長子,且有兩黃、正藍三旗支援,後者是皇太極一手提拔、戰功卓著,且有兩白旗和多數諸王貝勒支援。兩者硬實力旗鼓相當各有優勢,但也各有軟肋:豪格雖為長子但生母地位卑賤,多爾袞則兄終弟及,於法統不甚符合。
最後的結果是多爾袞擁立皇太極九子福臨為帝,豪格自行退出,結束了皇位爭奪。
皇太極長子豪格
皇太極有五宮后妃,均為蒙古人,兩人為原被後金征服的北元蒙古林丹汗的后妃,自然無資格參與皇位爭奪。另外三位后妃包括孝莊均為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哲哲是孝莊親姑姑,無子;寵妃海蘭珠為皇太極所專寵,有子早逝,是孝莊的親姐姐。
就此而言,從母系勢力看,孝莊子福臨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且順治的滿矇混合血統對清團結蒙古各部逐鹿中原相當重要。再者,年幼的福臨繼位也有利於多爾袞再以輔政大臣的名義包攬大權。據此,於私於公,於孝莊於多爾袞,福臨都是最合適繼承皇位的人。也由於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聯合,使得豪格沒有機會也沒有實力與之爭奪,這也就保證了清朝皇位傳承的穩定性。
順治
孝莊無寵於皇太極,但與多爾袞年齡相仿,且過從甚密,而且多爾袞默默無名的妻子還是孝莊的堂姐。
孝莊下嫁多爾袞沒有正式官方資料,從少數民族習俗而言,即便下嫁也屬正常;但從滿州入主中原以儒教治國而言,果真正式下嫁,則是醜聞。就此而言,即便孝莊真的曾經下嫁多爾袞,其事蹟也不會留存於史料中。
孝莊下嫁未知確否,但孝莊多爾袞用心輔佐順治入主中原卻是事實。
孝莊太后便裝像
順治7年,也就是公元1650年,多爾袞外出打獵,病死途中,時年39,可謂英年早逝。
多爾袞生前位極人臣,稱“皇父”攝政王,幾乎就是不加冕的皇帝,死後被尊“義皇帝”,廟號成宗,祔於太廟。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大葬不久的多爾袞便被親政的順治帝以“陰謀篡逆”的罪名抄家,且宣示中外,黨羽也凌遲處死,屍體也挖出來砍頭鞭打。
這種反差實在太過讓人難解,應該是大清最慘的功勳貴胄,後來連乾隆都覺得看不過去了,為多爾袞平了反。
歷史上分析多爾袞身後遭遇的原因很多,比如:政敵鄭親王洩私憤,順治因長期受其壓制甚至因為他和孝莊的關係而恨之入骨。
但除此之外,也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清軍入關之後一系列舉措都由多爾袞主持,多爾袞除了減免賦稅禮葬崇禎及后妃之外,也有一些後人極為反感的惡政:圈地令、剃髮令、投充法、逃人法、禁關令以及屠城,這些政策的原初之意或許並沒有那麼惡,但實施過程以及導致的結果確實相當惡劣,導致滿漢對立一時頗為緊張。
當時清軍剛入關,關內形勢異常複雜,必須倚重原來的明廷舊吏以及士紳穩定局面。
順治本人對漢文化尤為傾慕,一心向化。
頂格處理死後的多爾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滿清緩和滿漢矛盾、昭示信從中原政教之法的象徵,其中的政爭、私人恩怨、皇帝喜好,也正好促成了這局面。
此外,順治帝長兄豪格曾與多爾袞爭皇位,後雖屢立戰功,終不為所容,被多爾袞幽禁,死於獄中,時年四十歲。後來多爾袞又與胞兄阿濟格各納其福晉一人,這在信奉漢人政教的順治帝看來,殺其兄是恨,奪其嫂是辱。順治帝親政之後為豪格昭雪,恢復其封爵,追諡為肅武親王。
後來乾隆帝極力為多爾袞平反,認為是年輕的順治帝受人蠱惑冤枉了多爾袞。乾隆帝之所以能夠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滿漢矛盾已經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了。
多爾袞
1.順治繼位,並非皇太極指定,而是多爾袞與孝莊擁立
1644年皇太極去世,繼承皇位人選主要是皇子豪格與皇十四弟多爾袞,前者是長子,且有兩黃、正藍三旗支援,後者是皇太極一手提拔、戰功卓著,且有兩白旗和多數諸王貝勒支援。兩者硬實力旗鼓相當各有優勢,但也各有軟肋:豪格雖為長子但生母地位卑賤,多爾袞則兄終弟及,於法統不甚符合。
最後的結果是多爾袞擁立皇太極九子福臨為帝,豪格自行退出,結束了皇位爭奪。
皇太極長子豪格
2.為什麼年幼的福臨能勝出成為順治帝?皇太極有五宮后妃,均為蒙古人,兩人為原被後金征服的北元蒙古林丹汗的后妃,自然無資格參與皇位爭奪。另外三位后妃包括孝莊均為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哲哲是孝莊親姑姑,無子;寵妃海蘭珠為皇太極所專寵,有子早逝,是孝莊的親姐姐。
就此而言,從母系勢力看,孝莊子福臨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且順治的滿矇混合血統對清團結蒙古各部逐鹿中原相當重要。再者,年幼的福臨繼位也有利於多爾袞再以輔政大臣的名義包攬大權。據此,於私於公,於孝莊於多爾袞,福臨都是最合適繼承皇位的人。也由於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聯合,使得豪格沒有機會也沒有實力與之爭奪,這也就保證了清朝皇位傳承的穩定性。
順治
3.孝莊下嫁多爾袞疑雲孝莊無寵於皇太極,但與多爾袞年齡相仿,且過從甚密,而且多爾袞默默無名的妻子還是孝莊的堂姐。
孝莊下嫁多爾袞沒有正式官方資料,從少數民族習俗而言,即便下嫁也屬正常;但從滿州入主中原以儒教治國而言,果真正式下嫁,則是醜聞。就此而言,即便孝莊真的曾經下嫁多爾袞,其事蹟也不會留存於史料中。
孝莊下嫁未知確否,但孝莊多爾袞用心輔佐順治入主中原卻是事實。
孝莊太后便裝像
4.多爾袞死後是非順治7年,也就是公元1650年,多爾袞外出打獵,病死途中,時年39,可謂英年早逝。
多爾袞生前位極人臣,稱“皇父”攝政王,幾乎就是不加冕的皇帝,死後被尊“義皇帝”,廟號成宗,祔於太廟。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大葬不久的多爾袞便被親政的順治帝以“陰謀篡逆”的罪名抄家,且宣示中外,黨羽也凌遲處死,屍體也挖出來砍頭鞭打。
這種反差實在太過讓人難解,應該是大清最慘的功勳貴胄,後來連乾隆都覺得看不過去了,為多爾袞平了反。
歷史上分析多爾袞身後遭遇的原因很多,比如:政敵鄭親王洩私憤,順治因長期受其壓制甚至因為他和孝莊的關係而恨之入骨。
但除此之外,也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清軍入關之後一系列舉措都由多爾袞主持,多爾袞除了減免賦稅禮葬崇禎及后妃之外,也有一些後人極為反感的惡政:圈地令、剃髮令、投充法、逃人法、禁關令以及屠城,這些政策的原初之意或許並沒有那麼惡,但實施過程以及導致的結果確實相當惡劣,導致滿漢對立一時頗為緊張。
當時清軍剛入關,關內形勢異常複雜,必須倚重原來的明廷舊吏以及士紳穩定局面。
順治本人對漢文化尤為傾慕,一心向化。
頂格處理死後的多爾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滿清緩和滿漢矛盾、昭示信從中原政教之法的象徵,其中的政爭、私人恩怨、皇帝喜好,也正好促成了這局面。
此外,順治帝長兄豪格曾與多爾袞爭皇位,後雖屢立戰功,終不為所容,被多爾袞幽禁,死於獄中,時年四十歲。後來多爾袞又與胞兄阿濟格各納其福晉一人,這在信奉漢人政教的順治帝看來,殺其兄是恨,奪其嫂是辱。順治帝親政之後為豪格昭雪,恢復其封爵,追諡為肅武親王。
後來乾隆帝極力為多爾袞平反,認為是年輕的順治帝受人蠱惑冤枉了多爾袞。乾隆帝之所以能夠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滿漢矛盾已經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了。
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