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井茶葉虎跑水
-
2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智商來自大腦細胞,孩子的智商高低是後天開發利用的結果絕非天定
腦細胞是構成腦的多種細胞的通稱,人的一生只有出生時大約120億個腦細胞可供利用。人的骨骼、肝臟、肌肉等其它器官或組織損傷後可因細胞分裂增殖很快得以恢復,唯獨腦細胞不可再生。大量研究表明人對腦細胞的利用率很低,就連世界公認的高智商的愛因斯坦對大腦細胞的利用率也才達到10%,其餘的仍處在未充分開發或完全沒有開發的原始狀態。可見,以億為單位的腦細胞數量,即使腦袋大細胞多假想成立,也可以忽略不計,開發利用大腦細胞才是提高智商情商的關鍵所在。
腦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元通常由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分別起著輸入資訊,傳出資訊, 和連體神經元群的功能。胞體是神經元發生新陳代謝活動的場所,主要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等結構;樹突,意如大樹形狀的凸起部分,充當的是神經元中接收其它神經元資訊的“聯絡人”,“聯絡人”發展的下線越多,覆蓋的面積就越大,接收到的資訊也越多;軸突是較長的突觸“光纖”,是神經元資訊的輸出“光纖”,每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軸突,軸突會發出側枝“光纖”,將資訊傳到一個或多個目標,軸突裂變側枝“光纖”越多輸出的資訊越多。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人一出生就帶著120億個單獨擺放的腦細胞群,都在不停地閃動,只有透過神經元“聯絡人”將其聯絡起來,才能發揮合力作用,組網“光纖”越密集,腦細胞利用率越高,腦細胞活躍度越高,人的智商越高(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從孩子出生到2歲,神經元組網情況。)
一般說來3—6個月是胎兒腦細胞增殖的第一個高峰,這個階段胎兒的腦細胞以平均每分鐘25萬個的增長速度急劇增加,到出生時腦細胞生長髮育好的優生兒會有1000億個腦神經細胞。胎兒7個月到出生是腦細胞生長髮育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腦細胞持續增加,細胞體積增大,樹突分枝增加,突觸開始形成。孩子出生後1年內是腦細胞增大的最後一個高峰。
怎樣加快和增加神經元的組網速度和密度呢? 腦細胞之間的這種組網連結,源自感官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刺激。比如,音樂、繪畫、運動、閱讀、講故事,遊戲等,這是確定腦神經元組網密度的唯一途徑,也是奠定孩子的智商基礎。
既然感官刺激如此重要,是不是刺激越多越好、強度越大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也是父母們“望子成龍”常犯的錯誤。早期的開發一定要慎而又慎,要承認先天的因素,承認孩子個體差異,因材刺激、因勢利導。對嬰幼兒的苛求、急躁、強制只會給嬰幼兒帶來心靈的創傷,反之則是放棄和浪費資源。早期刺激也要分胎兒、新生兒、嬰兒、幼兒幾個階段,既要把握科學、合理的刺激強度,還要選擇合適的刺激時間,考慮到刺激量的適度,以及各種刺激之間的平衡,防止過早、過量、過速和失衡的刺激帶來不良後果。
-
3 # antaliya
頭大的孩子一定很聰明嗎?這可不是絕對的,至於俗話說“頭大腦子足,長大開飛機”,也是要有科學依據吧!
頭大的孩子是不是更聰明?頭大並不代表聰明,人們說大腦袋的孩子聰明,還是要講科學依據,愛因斯坦很聰明吧,十九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研究機構做過研究,愛因斯坦的腦圍和普通人相差不大。所以腦袋大和是否聰明沒有直接關係。其實頭圍指標並不能衡量孩子是否聰明,只是衡量寶寶發育的其中一項指標而已。家長要想了解孩子的發育狀況或者是要知道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必須要考量綜合指標如頭圍、身高、體重、胸圍等。不論怎樣判斷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況,都是要講科學依據的。
其實腦袋大小與父母的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人體的發育過程是持續發展的,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要經歷幾個階段的,尤其要注重孕期及嬰幼兒出生後的半年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這個階段一定要保證營養素的補充,並且注重胎教及出生後的早期教育,這樣可以促進腦組織發育,為幼兒的智力發育打好基礎,養育出高智商的寶寶。
孩子的腦袋大,並不意味著聰明。如果幼兒的頭圍過大還要注意存在病理性的情況,防止出現幼兒腦積水。嬰幼兒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頭圍增長過快,超過了正常範圍一定要引起重視,父母要及時帶孩子去做相關檢查,因為腦積水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育。
回覆列表
“頭大"也有笨蛋,頭小的也有聰明的,在陝西關中農村,有的瘦老頭,頭小,沒多少肉,那腦子卻好使,用農村人話說,就是“空空顙(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