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oudou是豆

    中華民族有著重視修姓氏宗譜、傳播宗族文化的傳統。一部宗譜往往蘊藏有大量的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珍貴資料。和其他姓氏宗譜一樣,何氏宗譜是傳播何姓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記錄著自古以來何氏家族的繁衍生息、悲歡聚散,祖祖輩輩感人至深的創業歷程和拼搏奮鬥的光輝業績。古往今來,何氏湧現出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英雄豪傑,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位置上,為捍衛國家、建設祖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姓氏家族修譜的目的有三:即鞏固家族的團結、擴大家族的活動和維繫家族的秩序。當今這個時代,也有不少姓氏重修族譜,但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弘揚先進的民族文化,從中吸取精華,把姓氏文化的精髓融入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寶庫中去,與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使姓氏家族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從中受益,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

    中國封建社會注重門第尊卑,強調血緣關係。“官必有譜狀,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狀以查官次,處者則考世系以辨本支”,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方還設有專門管理譜狀的譜局。上行下效,廣修家乘譜牒一時蔚然成風,歷隋唐以至宋代,修撰家乘譜牒的風氣昌盛高漲,並且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文化傳統,一直沿襲延續下來。

    中國歷史上的譜牒文獻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但由於時代變遷,管理不善,自然災害,匪禍戰火的毀壞,現在能夠看到的古代譜牒已經不多。

    何氏視譜牒如生命,一向重視纂修家乘譜牒。何姓的家乘譜牒流傳至今最早的也是漢代的《何氏家傳》以及《廬江七賢傳》,卻也只是書目卷數而已。

    宋代以後,修譜、續譜、合譜高潮迭起,加之印刷、造紙技術的進步,撰修族譜在尋常百姓中並不鮮見。明清至民國以後,越來越多的族譜被保留下來。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何姓族譜規模最大,體例相對完備的要數20世紀20年代修撰的《廬江郡何氏大同宗譜》了。其中記載了全國11個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譜牒世系及相關內容。上海圖書館藏有135種何氏族譜。國家圖書館以及四川、河南、陝西的有關部門及個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氏的譜牒文獻。

    《廬江郡何氏大同宗譜》認為,世界潮流趨於大同,政治之道在於民主立憲,而民主立憲注重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應該自“族治”開始,而族治首先要規修族譜。譜序稱,何氏大同譜狹義言之是為了敬宗收族,廣義論之則是為了合群進化,以期天下一統。這種修譜思想顯然是受了清末君主立憲和民初世界大同思想的影響。

    而1933年(民國十二年)何紹莊在《南海煙橋何氏家譜》序中說:譜系之重要在於社會道德不容滑墜。針對當時世風淺薄,人心不古的社會現實,恐年輕族人陷溺益深,將不知一家一族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基於這樣的思想基礎,力倡修撰家族譜牒,教育青年,告知來者,以此來改造社會風氣。這種思想及方法反映了何氏族人修撰族譜的思想觀念受時代的影響。

    家族文化蘊涵在家乘譜牒之中,何姓家族文化集中體現在“忠孝仁義”這個厚重的基礎之上,但與他族相比,又有他自身的明顯特徵:①何氏具有歷史複雜,分佈廣泛,流徙頻繁的特點。②何氏的歷史發展演變具有複雜性、多樣性的特徵。③何氏歷史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均是人才輩出,名人不斷,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本族同時也得以巨大發展,根深蒂固、枝繁葉茂。④各支何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清光緒三年何鹹定修《何氏家譜》,金陵何姓一支字行為:“禮義齊宗秩,詩書昌茂昆,芳名永遠播,恭敬奕常新。”一九二一年何毓琪等修《何氏大同宗譜》,安徽廬江何姓一支字行輩份為:“允隆篤信修正果,瑞欣嘉寵敞禎休,惲督邵歆佟比敬,廷煌成憲賓潔宏,美沚鉞時顯循志,堅積亙昌永金鉞,昭泰。”同譜另一支宗行為:“忠孝榮永文章慶。”維修字行輩份為:“祥令國錫澤樹勳。”一九三四年何文綺修《何氏家譜》,廣東南海何姓一支字行輩份為:“緒業榮宗祖,經綸耀國家。”

    家乘譜牒作為何氏家族對族史的總結和未來的昭示,忠孝仁義的思想貫穿始終。何氏族人世世代代以此為目標,生生不息,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實踐它,併力圖達到它的最高境界。有些家庭和族譜索性把修譜這件事情就當作了宣示、實踐忠孝仁義思想的重要標誌。如《青山裡何氏家乘》認為,修譜是“仁人孝子所為,隱念於先代譜系,務必兢兢業業,五年一修,十年一纂也”。幾乎所有的何氏族譜裡都有要求族眾貫徹踐履忠孝仁義思想的具體規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紋身怎麼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