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51232079942

    這問題要說就大了:中醫診斷學是這麼寫的:分型①自汗:病人日間汗出,活動尤甚,兼見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屬陽虛。②盜汗:病人睡時汗出,醒則汗止,兼見潮熱、顴紅等症,屬陰虛。③大汗:即汗出量多,津液大洩,臨床上有虛實之分:病人蒸蒸發熱,汗出不已,兼見面赤、口渴飲冷、脈洪大者,屬實熱證;病人冷汗淋漓,兼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屬亡陽證。見於重病、危證病人。部位:頭汗: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又稱為“但頭汗出”。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溼熱上蒸,或病危虛陽上越所致。半身汗:病人僅半側身體有汗,或為左側、或為右側、或為下半身,另一側則經常無汗者 。屬患側(無汗一側)經絡阻閉,氣血執行不周所致。可見於中風、痿證、截癱等病人。手足心汗:即病人手足心出汗較多。其原因多與脾胃有關。脾主四肢,手足為諸陽之本。脾胃有病,運化失常,津液旁達四肢,而手足心汗出。出汗本身是一種調節體溫、散熱的一種方式,比如勞動、運動、情緒激動、緊張之後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中醫認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人與人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會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會少一些,這都屬於正常範疇。出汗一定要分出來是生理性出汗還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總體概括起來就是一種中樞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中醫認為出汗是一種陰陽失調引起的.中醫是怎樣認為每個人出汗的情況:醫學對於出汗是有分類規定的,有自汗、盜汗、頭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見的還是自汗和盜汗。所謂自汗就是無緣無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並不炎熱也沒有運動的環境下。盜汗醫學上認為就是在夜間睡著了時候出汗,而睡醒了後汗就止了。當然其它還有很多出汗的情況都有分類。自汗和盜汗有一部分在醫學上是病理性的,是合併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時是由於體內中樞神經紊亂有關.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關係,比如一些高熱性的疾病如發燒、肺炎、風溼熱等疾病。另外還有一些內分泌紊亂的原因也是有的,如更年期綜合徵,還有一些代謝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還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況如糖尿病的低血糖狀態或者冠心病疼痛缺氧狀態。其它還有藥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還是很多的。人都會出汗,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提示,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洩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人都會出汗,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提示,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洩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還有一種可能是缺蓋,和維生素.出汗的原因:人的身體分佈著300萬左右的汗腺。汗腺是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的細管狀結構。汗腺一端為分泌部,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為排洩部,直接開口於面板表面,稱為汗孔。汗液的排出,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同時也排出部分代謝廢物。肌肉收縮時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其餘70%?75%則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幸虧有體液的水和汗液的調節,使熱對酶和結構蛋白質的傷害降至最低限度。當熱引起血管擴張時,血液中的水將熱轉運至面板表面,然後隨汗水蒸發,將熱傳到周圍環境中。人體每蒸發1升汗或撥出1升水就散發熱2427千焦(580千卡),而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出汗量可高達每天8?12升。可見人體通過出汗是可散發大量熱量的。它在調節體溫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夏天由於運動出汗多,血液濃縮,宜及時補充水分。另外還應合理調配膳食,平時常吃些新鮮蔬菜、瓜果,西瓜是消暑佳品,享有“天然白虎湯”之美稱,每天吃點西瓜大有裨益。還有就是要保持面板潔淨,天天洗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50多天,身上起了好多疙瘩還很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