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眼鏡看彩

    上市為了錢這點很多答案都說了,我就寫點和錢沒什麼關係的。中國的股市讓很多人失望,但這個世界不全是圈錢的人,無良的企業。

    1 二代不行

    一臺灣客戶,創始人60多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不肯接他爹的生意。老爺子尋思找一家更大的企業來收購或把公司上市。後來考慮到怕收購的公司會減員或辭退一些老臣子,還是選擇上市,找職業經理人再接手然後他自己再慢慢淡出管理層。上市的不一定都是圈錢啊,同學們,我遇上二代不行的還真不少。創始人反而不捨得把公司上市的是真的有。

    2 創始人分歧

    一科技公司,有兩個創始人A和B,公司發展到4億左右銷售的時候兩創始人對公司的產品方向產生很大的分歧,兩人試著調整,最後還是不行。B決定退出,自己去搞,但是A沒有現金買下B的股份,於是B找了一些投資者,但是投資者不同意只投資讓A全權決策,且B對估值也不滿意(B想要套現自己做),進入死迴圈,於是決定B賣一部分股票給A,先不拿錢,分期償還,一部分比例拿去上市,然後B在市場上把最後部分套現。

    3 自證清白

    全球前幾大的通訊裝置製造商在全球除日本和美國外都得很好(估計都猜得到是哪一家,但我也是不想提名字,不過它家這件事媒體有許多報導,也不算是我先透露的),但由於美國一直以創始人軍方背景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有威脅為由,阻止它的產品進美國。於是,公司高層曾經有想過把公司在美國或其它大的交易所上市,自證一下清白,後來覺得就算是這樣人家也未必鳥你,於是作罷。(這個和某行ECM部門討論時我有在場,不是“聽說”)

    4 監管和市場認可

    由於反洗錢和國際一些公約限制,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非國有企業連開個離岸賬戶都要找律所去作驗證,很麻煩,所以很多印尼菲律賓的公司都去新加坡上市,這樣公司的治理情況和公開資料就等於有第三方的驗證,別的不說,開個戶就容易多了。中國的公司在國際上相對好一些,但是有些領域還是對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不信任。浙江一個公司的老總就覺得受這些歧視很憋屈,在丟了一張大單後,決定去亞洲某大交易所上市,請了四大之一的會計師和一家知名的律所來做這單IPO,承銷行是誰就不說了,總之,如果不是為了這樣的原因,他是不會願意上市的。

    5 為面子

    中國南方某三四線城市,是知名的玩具工藝品生產基地。然後有一家玩具企業首先在A股上市了,然後在小城鎮上一下子牛B了,一下子風光起來了,一下子和其它差不多大小的公司就拉開三條街的距離,連他們家幫忙的阿姨去市場買菜時都倍有面子。於是乎剩下的差不多的公司就不淡定了,開始問怎麼能上市,然後有兩家券商一年多內在這個縣級行政區就搞了3單IPO。

  • 2 # 財經宋建文

    “大”的概念比較模糊,什麼樣的企業叫大企業,一個企業可能是一個市的龍頭企業,但在全省排不上號,可能是全省的大企業,但在全國排不上號。企業家沒有誰會覺得自己“夠”大,所以自然想繼續做到更大,對於這些大企業,融資主要是幾大需求:

    第一,擴大規模,市場是變化的,有時候供不應求,有時候供大於求。當企業的產品需求上升的時候,產能就跟不上了。比如你的產能是500萬件,需求達到1000萬件,你不做就只能別人做,就需要擴大產能,擴大產能就需要資金,自然要融資。

    第二,搶佔市場,這對於網際網路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早期其實是不賺錢的,但是要賺使用者,賺流量,需要跑馬圈地,把市場份額鞏固了,產生持續的現金流,未來只要找到最佳變現方式,達到盈虧平衡點,就能夠迅速獲利。而“跑馬圈地”時可以稱得上是燒錢大戰,需要源源不斷的支援,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一輪一輪的融資。

    第三,流動需求,有些大公司,規模也做得很大了,短期也不需要擴大產能,同時也沒有什麼新專案可以做,但依然在進行融資。這是因為這些公司規模大,維持經營運轉的資金也很大,大部分公司都是高槓杆經營,一旦資金鍊出問題,就會引發多骨諾米牌倒下,因而需要融資補充流動資金。

    融資方式有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主要是從銀行貸款,這部分資金需要較高的利用率和及時的週轉率,其實對企業來說壓力很大。而直接融資則是股權融資,比如很多風險投資,或者上市的在二級市場透過增發股份投資,對於企業經營來說,則壓力相對會更小,也更利於企業作戰略佈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刺舊將迪奧加入法國海軍,他是就此退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