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Da筱筱
-
2 # 呼和浩特學生家長
精挑細選、適量閱讀。我是高三學生家長,談談個人體會吧。閱讀,並非是書就讀,也並非越多越好。正如飲食,首先要關注食品安全,其次要關注營養價值,第三要關注色香味,最後要注意適時適量。
讀書也一樣,必須精挑細選。我認為:好書有三個檔次。
1. 考試要求、孩子喜歡、將來有用
2. 考試要求、孩子喜歡
3. 孩子喜歡、將來有用
儘量選擇第一檔,可以選擇第二檔、第三檔。這樣的話,縮小了選書的範圍,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畢竟,放假了嘛,沒有必要搞得比平時還緊張。
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
3 # 謝家兄妹倆
我是初一孩子的媽媽,首先想讓孩子過一個學習和放鬆兩不誤 ,希望孩子在一個寒假裡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寒假也不要太鬆懈。適當的鍛鍊身體和閱讀一些書,有個高效率的學習,適量的。安排一些時間放鬆 。
-
4 # 豔陽少俠
小學階段不但贊成孩子寒暑假大量閱讀課外書,而且還會支援(或借或買)孩子在假期裡大量閱讀課外書。因為愛閱讀的孩子看書不僅增加了多方面知識面對今後各科學習方面的幫助(專注力和記憶力的提高),且還從書中得到很多的快樂!
我兒子目前初二,至今看過的各種書有1400多本(家裡累計買了700多本,圖書館借看過的有800多本,我就是他的搬運工)。其中小學期間看過的各種書有1300本左右。發現他在看書的過程中養成了不睡懶覺的習慣,週末節假日時常早早起床坐床上看書,偶爾天沒亮就起來看書了。因為愛看書時常錯過看動畫片的時間,我們不在家時他一個人習慣地靜靜地在家看書。沒上過輔導班,由於看書的過程中培養了他的專注力,小學成績一直不差,尤其是三年級以後成績更穩定。從中可以看出我支援他看課外書是正確的。因為到了初中就更加顯現出來了,初一其間學習方面不費力,首先完成作業的效率高,另外就是史地生方面學的既輕鬆又好,每天基本還能節約1~2小時看課外書時間(每晚10點前睡覺)。成績方面常會讓一些家長驚訝,沒上過輔導班成績還能這麼好。更讓人驚奇的是看了那麼多書眼睛不近視!
下圖為四年級暑假單圖書館借看過的記錄
以下是六年級暑假裡看過的60本書(6月21日~8月27日)。
-
5 # 鼎牛家長名校鼎牛數學
當然贊成!
1,不只寒暑假要大量閱讀課外書,開學後也應該閱讀大量課外書!
2,假期是查漏補缺和創新的最佳時期!這其中就包括閱讀大量課外書!
3,假期時間要比開學後更充足,能擠出更多時間閱讀大量課外書!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沒有博覽群書,又怎麼能寫好作文呢?!
5,讀的書少了,閱讀理解能力也上不去!而中高考語文重點就是考閱讀和寫作!可見大量閱讀課外書的價值和意義是多麼重大!
6,不但要讀,更要背好詞好句,還要堅持寫日記讀後感作文!最要用心去讀!
-
6 # 文婷一家
你們贊成孩子在寒暑假大量閱讀課外書嗎?現在學校都要求孩子在假期大量讀課外書,我作為家長我不贊成,適量閱讀可以,如果是整天捧著書埋頭苦讀,這樣不可取,因為孩子處於自我成長階段,認識和認知都在不停地增長中,應該多瞭解社會和大自然,多接觸書本以外的事物,多參加活動,看書太多會形成自我封閉,鑽牛角尖。現實社會並不是書中描述那樣,應該多鼓勵孩子養成注意觀察各種事物,事情,多參加體育鍛煉,在這些過程中,孩子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啟發,思維會變得更加活躍,有助於今後提升孩子的各種能力。可以制定計劃每天閱讀一到三小時,其餘時間可以做其它專案,比如練習書法,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參加某項社會活動等。
總之,孩子們在寒暑假閱讀課外書要有一定的量,每天限定閱讀時間,其他時間應儘量參加各項活動。
-
7 # 學前教育領路人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如平原放馬,易放難收″。寒暑假,難道讓孩子成天玩手機打遊戲,荒廢學業而且眼睛變壞嗎?所以很多家長詬病,為什麼要放寒暑假?為什麼全年在校讀書只有180天左右,身為家長,誰不焦慮呢?
中小學教材大改版,重在課內外閱讀。如此重要,關鍵是讀什麼書,怎麼讀?
①制定寒暑假學習計劃,才有奮鬥目標,"日行萬步路,早讀10頁書,夜寫100字″;早上七時起,家務一小時,晚上十點睡,以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終生受益…
②父母有意識地帶孩子多欣賞、觀察野外大自然風景或名勝古蹟,圖書館,多參與愛心慈善活動等,以擴大視野,增長見識;以培養愛心,只有這樣,才能尊敬父母…
④小學生重在熟讀《成才與學習指南》、《小學多功能讀寫本》、《智慧閱讀》等;初中生重在"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名人讀書法"、"自信~人生理想″,輕輕鬆鬆讀高中、上大學…
-
8 # 想想在說
不完全贊成。
不要大量,而要適量。
不僅要看量,還要看質。
不僅要看書籍,還要看雜誌、報刊。
不僅要看紙質書刊,還要看精彩的紀錄片、科普動漫、公開課等。
愛看書是好事。
多看課外書,可以增知識,長見識,開闊眼界,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就算是為了應試,也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但實現以上目的,讀課外書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還有許多其他途徑也可以實現,而且是讀書代替不了的。
首先,與量相比,質更重要。我們要看書,但更要看好書,雖說開卷有益,但是畢竟時間有限,還是儘可能的避免走彎路,浪費時間。
如果選的書知識和思想有問題,那麼就不只是浪費時間的問題了。
所以應該是讓孩子選好書、讀好書,不僅如此,範圍也不能太寬。
現在的書太多了,質量參差不齊,而孩子的接受能力、鑑別欣賞能力還在起步階段,有些書沒有在好的指導下是讀不懂的,特別是一些世界名著,沒有一定的背景知識,是讀不明白的,我就走過這樣的彎路,一味的貪多,囫圇吞棗,結果效果並不好。
我的建議是圍繞課本,逐步擴充套件。
拿語文來說,課本上有李白的詩,我們還可以讀讀李白其他的詩,甚至他的傳記,這樣不僅背了更多的詩,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相互補充,形成知識體系,這是很關鍵的。
對於理科也一樣,看看科學史,看看科學人物的傳記,知道科學定理的來龍去脈,可以更好的理解課堂知識。
這麼讀也許可能讀的不多,但是效果絕對比盲目的大量讀要好的多。
其次,不僅要看書,還要看報刊。按理說,書上的知識更加深入、更系統化。
但從獲取資訊的角度來講,書籍的知識很多都已經滯後了,因為從寫成到出版再到讀者看到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特別是一些科技新聞,一些新鮮事物,不看新聞是不知道的。
這次八省聯考,語文試卷第一個現代文閱讀理解,有兩篇材料,一篇是原載於《人民日報》,一篇是原載於《讀書》雜誌。兩篇文章緊貼社會熱點,這就要求孩子平常抽時間翻閱新聞報刊雜誌,關注最新的資訊資訊,形成感覺,這樣到了考試才會不慌。
當然,經典還是要多讀的,這些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經典,構成我們知識體系的基礎,肯定是要牢牢掌握的。
再次,除了閱讀外還有更多的形式學習。現在,手機,平板,電腦,網路等的普及,深刻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和獲取知識的方式。
除了看書,我們還可以上網課,看紀錄片,看各種科普動漫等等,還能看各種大學的公開課,這些豐富的形式既能喚起孩子的興趣,還能調動孩子的多個感官,更有利於學習掌握知識。
除此之外,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去戶外、親近大自然,到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參觀,其實都是學習。
學習也不僅限於知識。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體育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領導能力。
旅遊也是更加直接,更加鮮活的學習,這種實踐得來的知識和閱歷,可能比書本上學來的知識印象更深。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寫在最後:
馬斯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自己的幾個孩子主要透過網路接受教育、學習知識。我想這也是未來的趨勢,以後的孩子,必須要具有分析、選擇、判斷、創造的能力,才能適應未來全球化的競爭。
回覆列表
現在的小孩讀書比我們小時候難多了,作業多、任務重,難得放假了應該讓小孩子適當的放鬆休息,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而且讀書也不是衡量一個人好壞的唯一標準,培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總是逼迫他們看書學習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不是有很多學霸弒殺父母、違法犯罪的例子嗎?
當今社會是科學科技的新社會主義,沒有文化知識也不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時循序漸進的,是慢慢積累的,我們可以讓小朋友自己指定寒假計劃表,讀書娛樂兩不誤,做到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