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子羽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古代的名人,幾乎沒有不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的。古代窮人根本讀不起書,也練不起武,很難取得什麼成就。

  • 2 # 開心一生3111

    這個問題只有靠歷史去回答,言傳身教嚴格要求子女成為棟樑的也不少,他們為國為民也在做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有其它原因造成有的子女誤入歧途,人總是這樣的,有好就有壞,沒有一個樣子的,好也能變壞,壞也能變好,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 3 # 香茗史館

    古代官二代還是比較普遍的,畢竟“朝中有人好做官”嘛,尤其是唐朝科舉普及之前,權力基本就是豪門貴胄手中的工具,官二代比比皆是,其中名垂千古者也有之。至於富二代,我倒是想不到幾人,所記得的都是一些富一代。簡單列舉兩個例子吧。

    官三代:漢初三傑張子房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期南韓三朝宰相,父親張平也繼任了南韓兩朝宰相,乃是地地道道的貴族出身。南韓被滅後,張良身負國仇家恨,博浪沙刺秦一戰成名,後來又輾轉幫助南韓復國,跟隨劉邦建立大漢江山,最難的是功成名就之後能夠急流勇退。

    1、立志復國:由於世居南韓,加上父祖兩代先後輔佐五代韓王,南韓在張良心目中的地位是極深的。南韓滅亡後,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僱傭殺手於博浪沙伏擊秦始皇嬴政,失敗後逃亡,但卻一直在尋求復國的希望。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陷入大亂,後來因與項梁有舊,在其支援下擁立韓王成為韓王,並輔佐其收復韓地,初步完成復國。後來,項羽大封天下,他雖然已經投效劉邦,卻又輾轉請封韓王,仍然不忘復國之志。

    2、輔佐劉邦:天下大亂時,張良也曾拉起100多人的隊伍,但因力量較小,便想要投靠景駒,後因結識劉邦,轉而歸入劉邦麾下。後來雖輔佐韓王韓廣收復失地,但在劉邦西進關中途中,兩人再度相遇後,張良再度投效劉邦麾下,就此安心輔佐。在秦末天下大亂和楚漢爭霸過程中,張良屢獻奇謀,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3、急流勇退:在大漢建立,天下初定之後,張良便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劉邦大封功臣時,張良面對劉邦丟擲的三萬戶食邑的封賞,卻選擇了辭讓,而是請求將與劉邦相遇的留地封給自己,劉邦於是封張良為留侯。

    正如前文所說,官二代在古代還是比較常見的,其中名垂千古者同樣不少,除了張良之外,例如蒙恬、蒙武、蒙毅父子三人,王翦、王賁父子兩人,周勃、周亞夫父子二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兩人,王益、王安石父子二人等等。

    富三代:世界首富伍秉鑑

    伍秉鑑算得上是個經商世家了,其先祖最早在福建種植茶葉,在康熙初年遷至廣州後,其家族開始從事廣州和福建之間的茶葉買賣,傳至第五代伍國瑩手中,家裡已經算是小有餘財了。伍國瑩便是伍秉鑑的父親,伍國瑩的父親早先希望兒子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奈何伍家簡直就是天生經商的料,伍國瑩學業無成,卻是經商有道。

    △伍秉鑑

    伍國瑩輟學之後先是在廣州首富潘振承家裡做夥計,後來又做了賬房,之後於1783年開始參與經營元順行,而在1792年伍國瑩便將業務交給了兒子伍秉鈞,伍秉鈞自稱副業之後開始正式創辦商行,取名怡和行,然而不等伍秉鈞大展身手,便在35歲的年紀病逝了。

    1801年,伍秉鈞去世之後,32歲的伍秉鑑開始接手怡和行,伍家的事業也正是在他手中開始迅速崛起。得益於伍秉鑑超前的眼光,他透過與歐美重要客戶建立了緊密關係,迅速在對外貿易中崛起,他不僅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而且在美國還進行鐵路投資、證券交易並涉足保險業務等領域,同時他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正因為如此,伍秉鑑在當時西方商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天下第一大富翁”。

    而在此後的100年,包括怡和行在內的廣州十三行,竟然佔據了清政府關稅收入的40%。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華人入選,伍秉鑑就是其中之一。

    我印象中的富二代並不多,大多數似乎都是富一代,富二代中除了伍秉鑑之外,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秦朝時期的巴寡婦清,戰國末期的大工商業主,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丈夫去世後,巴寡婦清守著家族企業,憑雄厚財力保衛一方,被秦始皇封為貞婦,為她築女懷清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情這東西真的是毒藥嗎?為什麼心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