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聊到信仰的問題,宗教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之前,但即使到現在如此發達,民主的社會,仍舊擁有眾多的信徒,其中不乏有識之士,眾多的明星和科學家,像天后王菲、李連杰信仰佛教。人人都有信仰的權利和選擇的權利,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類似於佛教的信仰是從哪方面抓住了人們的心理,人們信仰的潛在驅動力又是來自哪裡?看到一個說法,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提出“集體潛意識”,認為這是【最深層次的驅動力】,更接近佛教的阿賴耶識(神識)了。(“集體潛意識”是指人類原始祖先潛藏記憶的儲存庫 ,是人類據以做出特定反映的先天遺傳傾向 ,是最深層的無意識。)又如何看待這個集體意識和佛教的神識之間聯絡呢?
回覆列表
-
1 # 十四阿哥郎春濤
-
2 # 平凡是道
為什麼會有佛?
印度的王子放著榮華富貴不享受反而要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如何解救他們國家的那些各種階層的人的疾苦。
這就是佛祖創立的原由和初心
因為王子本性善良,聰慧,卻不願意看見他們在世間因為貪嗔痴慢疑—五毒,生老病死—四經(必須經歷的事情,我自己總結),羨慕嫉妒恨—5害(5害也是我自己加的)而傳播自己認為
正確的思想主張:心存善念,愛己及人,眾生皆苦,眾生皆苦
提倡並指引世人:一心向善,心中無我
道明世間的萬物:一切皆空,一切有為法
心理學只是近代一些西方的聰明的學者學習了並領悟世間最好的智慧所建立的一個具體到點智慧的分體罷了。而且只是一個點,不足以說成面,最多也就是點,和線的結合,絕對談不上是面。點,線,面,面在哪裡?
而我認為世間乃至宇宙的最高智慧就在東方,追溯歷史,上古時代,中古時代,遠古時代
我不敢確定人類起源於東方(據說是非洲),可以確定是,印度的佛教起源時間遠遠沒有華夏的上古時代早。而上古時代已經有智慧流傳於華夏大地,到饒舜禹才慢慢總結起來然後到夏商周秦基本形成了中國的頂級智慧,也就是宇宙的頂級智慧(我認為的),後期基本上沒有什麼新的智慧出現,我們都在學習古人的智慧。在這個中間過程中,我們把華夏文明把佛教的精髓基本學到了並且發展的很好。
很遺憾我們祖宗的頂級智慧就像少林絕技,學會的寥寥無幾,反而整天學西方的心理學,哲學…………
然後,沒有然後了…………
全世界人口約70億,各種宗教信徒就達50億,佔世界人口的4/5左右。從中國情況來看,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
目前,中國宗教信仰者已經達1億多。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有55個少數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心理學作為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透過科學研究,提出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幫助人們認識現實、正視挫折與痛苦,並透過合理的行動化解痛苦,從而更加積極、樂觀地生活。宗教作為“被壓迫生靈的嘆息,無情世界的感情”,它必然也要給痛苦的人生帶來了安慰,使人的不安情緒(恐懼、焦慮和依賴)得到緩解,使有限生命的個人在面臨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時,在面臨生死問題時,能夠得到或體驗到某種“終極關懷”。
所以,心理學和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那就是幫助人們化解人生的痛苦,從而生活得更幸福。 然而,心理學與宗教又有著本質的不同:科學的力量在於實證,宗教的力量在於信仰。心理學(包括任何科學)作為一種實證科學,她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她總是以一種謙遜的姿態,不停地收集證據,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甚至希望出現新的證據來推翻原來的知識體系,以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從而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
宗教作為一種信仰體系,它往往更強調“信則靈”,更注重從多種角度來維護原由的教義體系,因此比較傾向於具有較強的封閉性。所以,宗教是心理學的一個研究課題,心理學會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研究宗教的各種教義、儀式和活動,揭示其實際的作用和影響,形成一種開放的理論,並用它來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並等待進一步的證據的證明和證偽。
心理學,是宗教的一種借鑑物件,它會利用心理學的發現來完善、修補或補充自己原有的體系,從而不斷地跟上時代的步伐,迎合或服務人們的心理需要。但是,一種沒有生命力或過於保守的宗教或者宗教流派,則往往會仇視科學、仇視心理學,因為它們懼怕科學、心理學這種不斷髮展、不斷自我否定、自我成長的蓬勃的生命力,懼怕心理學日益增長的對人的心靈的洞察力和吸引力。
總之,隨著時代發展,心理學的範圍越來廣泛,宗教心理學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分支,並在心理諮詢中得到了應用,佛教、基督教的一些說法已經在解決神經症、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時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同時,心理學也成了很多佛教的法師、基督教的牧師的必修科目,在招募信徒、解決信徒的心靈問題時,心理學能為不同宗教的法師、牧師與信徒溝通搭建了有效的心理平臺。
從一個學科去看宗教好像天文愛好者拿著望遠鏡看星空,就像那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一般,拿著已知去證明位置本身就是個笑話。願上帝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