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上學很多種原因。舉兩個我知道的“奇葩”例子:1.我抑鬱症的時候我媽帶我去醫院看心理醫生(是門診那種,不是一對一心理治療)。檢測完各種指標後接著諮詢的時候,忽然被一個領著孩子的母親沒敲門進來打斷談話,她開完藥,來和醫生諮詢孩子服藥時的注意事項。聽過對話內容後,才得知這位母親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也得了抑鬱症。小男孩不愛上學,死活不去那種,打他都不好使。男孩站在一邊沉默不語,看起來就是那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體型,但眼神很空、沒有光彩,小孩子都該有的帶著好奇心的活潑的眼神,他沒有。我當時是哭訴的時候被打斷的,聽過孩子母親的一番訴說,當時就嚇住了。這麼小的孩子也會得抑鬱症?孩子母親看到我在,也沒多顧慮,只是很擔心的問醫生:“他這種情況不能上學,每天在家就是打遊戲,我和他爸管他他也不聽,也不愛說話,大夫你說這可怎麼辦啊?” 醫生勸孩子的媽媽:“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讓孩子住院,孩子在家沒人看管,會影響治療,呆在家反而耽誤了他,他又這麼小。”“那住院得多少錢?”“他這個年齡,大概一個月要四五千左右吧··”孩子母親當時就嚇到了:“這麼貴啊!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我和他爸還要工作··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支付的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母親反覆說了很多句“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心裡別提多難過。當時我的抑鬱症情況很嚴重,檢查出來是重度,心率也不齊,每分鐘一百多下,聽到那句話,心絞痛絞痛的,難受的很。醫生大概見多了這種無奈的事,就和孩子的媽媽說:“反正儘量多陪著孩子,別打罵,按時給孩子吃藥,過一個星期再來看看。最好是不要讓他一個人在家待著,不安全。”女人點頭,說了些感謝話領著孩子走了。可能因為被打斷的關係,和我說話的氣氛沒了,剛好我也不哭了。他就勸我:“小姑娘,你看你這麼年輕,往後的路還有很長,還有這麼愛你的媽媽,別想不開了,過得開心點。”然後他和我媽媽交代了些話,我們也離開了。離開的時候,進來一位老太太,說起自己失眠的事兒,前些日子在這開的藥吃完了睡眠質量稍微好了一點云云。出了門,心裡感嘆著,眾生皆苦,年輕人、孩子、老人,原來這麼多心理需要治療的。大概就是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好好活著。不過這是題外話了。走出醫院,看到不遠處那位五年級男孩兒的母親,牽著孩子的手往公交站點走。心裡莫名一顫,那背影看起來艱辛又悲涼,我被觸動了神經,然後開始邊走邊哭。我媽媽在我身邊,她表情嚴肅的說:“才多大的孩子啊,就要受這份兒罪。我以為小孩兒不會得這種病呢··”我腦子裡一直迴旋著孩子母親說的話: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孩子白天就在家打遊戲···他不上學···這些話每一個字眼都讓我難過,錐心的難過。當時我特別想走過去和孩子母親說:大姐,讓我教他吧,這麼小就不上學,以後會很辛苦的··反正我也沒事兒,我可以教他!可是我沒有。這大概是我迄今為止最為後悔的事情。我怕我自己就是重度抑鬱症會照顧不好他,我怕孩子母親的不信任。我沒有上前,我真是慫爆了!這是我們唯一的也是僅有的一次見面。從此我再沒遇到過他們,也不知道孩子過得怎麼樣。醫生出於保護患者隱私考慮,我想如果我問起他也不會告訴我。想問題主:你不怕自己的孩子可能不是在學校受了欺負,而是得了抑鬱症嗎?你會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和他溝通嗎?2.有部日本電影叫《告白》,故事裡失手殺掉老師悠子四歲女兒的初一男孩直樹,因為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而恐懼上學,整天躲在家裡,後來疼愛直樹的母親,終於得知了直樹殺人的真相,因為受不了自己的兒子是這樣的人,於是想和兒子一起死掉,即先殺了兒子自己再自殺。不料自己被兒子殺死了。你看,原來不愛去上學還有這種奇葩的原因。我不想用這麼恐怖的故事來嚇題主,題主說的這個孩子大概也不會碰巧發生這麼嚴重的事。但題主大概你自己也感覺到了吧,領孩子出去看心理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且,一定要找專業的大醫院的心理門診。另一個緩和的辦法是,找一個孩子平時信賴的人,去和他溝通,讓他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給他日記本,教他寫日記。但大人別去試圖偷看。心裡如果有壓抑的東西,表達出來是治療解決的第一步。孩子不愛去上學真的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原因,有時候預先考慮到最嚴重的情況也未嘗不好。最主要的,你要像尊重一個成年人一樣去尊重他,對待他,引導他,並以他能接受和需要的方式進行溝通。贏得他的信任,成為他的助力,做他的後盾,這是一個長者該對孩子做的。
不愛上學很多種原因。舉兩個我知道的“奇葩”例子:1.我抑鬱症的時候我媽帶我去醫院看心理醫生(是門診那種,不是一對一心理治療)。檢測完各種指標後接著諮詢的時候,忽然被一個領著孩子的母親沒敲門進來打斷談話,她開完藥,來和醫生諮詢孩子服藥時的注意事項。聽過對話內容後,才得知這位母親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也得了抑鬱症。小男孩不愛上學,死活不去那種,打他都不好使。男孩站在一邊沉默不語,看起來就是那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體型,但眼神很空、沒有光彩,小孩子都該有的帶著好奇心的活潑的眼神,他沒有。我當時是哭訴的時候被打斷的,聽過孩子母親的一番訴說,當時就嚇住了。這麼小的孩子也會得抑鬱症?孩子母親看到我在,也沒多顧慮,只是很擔心的問醫生:“他這種情況不能上學,每天在家就是打遊戲,我和他爸管他他也不聽,也不愛說話,大夫你說這可怎麼辦啊?” 醫生勸孩子的媽媽:“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讓孩子住院,孩子在家沒人看管,會影響治療,呆在家反而耽誤了他,他又這麼小。”“那住院得多少錢?”“他這個年齡,大概一個月要四五千左右吧··”孩子母親當時就嚇到了:“這麼貴啊!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我和他爸還要工作··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支付的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母親反覆說了很多句“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心裡別提多難過。當時我的抑鬱症情況很嚴重,檢查出來是重度,心率也不齊,每分鐘一百多下,聽到那句話,心絞痛絞痛的,難受的很。醫生大概見多了這種無奈的事,就和孩子的媽媽說:“反正儘量多陪著孩子,別打罵,按時給孩子吃藥,過一個星期再來看看。最好是不要讓他一個人在家待著,不安全。”女人點頭,說了些感謝話領著孩子走了。可能因為被打斷的關係,和我說話的氣氛沒了,剛好我也不哭了。他就勸我:“小姑娘,你看你這麼年輕,往後的路還有很長,還有這麼愛你的媽媽,別想不開了,過得開心點。”然後他和我媽媽交代了些話,我們也離開了。離開的時候,進來一位老太太,說起自己失眠的事兒,前些日子在這開的藥吃完了睡眠質量稍微好了一點云云。出了門,心裡感嘆著,眾生皆苦,年輕人、孩子、老人,原來這麼多心理需要治療的。大概就是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好好活著。不過這是題外話了。走出醫院,看到不遠處那位五年級男孩兒的母親,牽著孩子的手往公交站點走。心裡莫名一顫,那背影看起來艱辛又悲涼,我被觸動了神經,然後開始邊走邊哭。我媽媽在我身邊,她表情嚴肅的說:“才多大的孩子啊,就要受這份兒罪。我以為小孩兒不會得這種病呢··”我腦子裡一直迴旋著孩子母親說的話:我們家沒有這個條件··孩子白天就在家打遊戲···他不上學···這些話每一個字眼都讓我難過,錐心的難過。當時我特別想走過去和孩子母親說:大姐,讓我教他吧,這麼小就不上學,以後會很辛苦的··反正我也沒事兒,我可以教他!可是我沒有。這大概是我迄今為止最為後悔的事情。我怕我自己就是重度抑鬱症會照顧不好他,我怕孩子母親的不信任。我沒有上前,我真是慫爆了!這是我們唯一的也是僅有的一次見面。從此我再沒遇到過他們,也不知道孩子過得怎麼樣。醫生出於保護患者隱私考慮,我想如果我問起他也不會告訴我。想問題主:你不怕自己的孩子可能不是在學校受了欺負,而是得了抑鬱症嗎?你會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和他溝通嗎?2.有部日本電影叫《告白》,故事裡失手殺掉老師悠子四歲女兒的初一男孩直樹,因為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而恐懼上學,整天躲在家裡,後來疼愛直樹的母親,終於得知了直樹殺人的真相,因為受不了自己的兒子是這樣的人,於是想和兒子一起死掉,即先殺了兒子自己再自殺。不料自己被兒子殺死了。你看,原來不愛去上學還有這種奇葩的原因。我不想用這麼恐怖的故事來嚇題主,題主說的這個孩子大概也不會碰巧發生這麼嚴重的事。但題主大概你自己也感覺到了吧,領孩子出去看心理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且,一定要找專業的大醫院的心理門診。另一個緩和的辦法是,找一個孩子平時信賴的人,去和他溝通,讓他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給他日記本,教他寫日記。但大人別去試圖偷看。心裡如果有壓抑的東西,表達出來是治療解決的第一步。孩子不愛去上學真的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原因,有時候預先考慮到最嚴重的情況也未嘗不好。最主要的,你要像尊重一個成年人一樣去尊重他,對待他,引導他,並以他能接受和需要的方式進行溝通。贏得他的信任,成為他的助力,做他的後盾,這是一個長者該對孩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