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接納孩子,尤其是孩子的缺點,父母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接納自己的孩子?
3
回覆列表
  • 1 # 壹父母

    心理研究專家候瑞鶴博士的書中寫道:沒有完美的養育過程,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孩子就像一面忠實的鏡子,一次次地映照出父母不願面對或沒有覺察到的自己。這個過程雖然痛苦,但父母可以藉此更加理解和接納自己,進而也提高了對孩子的理解與接納。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的學歷和各種世俗的身份更加重要。

    要面對自己的脆弱並非易事,因為這往往會喚起否定自己的不舒服感,覺察到自己有錯或需要承擔責任時,人們自動化的反應常常是為自己辯護,否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願為此做出改變。所以父母要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學習如何跟自己相處。

    其實,大多數父母都是非常用心、努力、負責任的,立志要養育好孩子。然而,如果父母把養育孩子當作一項機械性的工作,一定要把孩子養育成理想的樣子,就容易變成過分追求完美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容易陷入糾結、猶豫、自責和內疚中,在他們與孩子的親子互動中,雖然孩子被小心呵護和對待,但孩子並不是獨立、完整的人,更像是父母實現“完美父母”的工具。

    大多數時候,孩子在父母眼中是脆弱的,但他們並非承受不了任何挫折,他們恰恰需要經歷與年齡相匹配的自然而來的恰當挫折。比如,受到別人的拒絕,有人不喜歡自己等。孩子透過體驗挫折並學習從挫折中恢復的過程,不斷強健自己的心靈,得以健康成長。

    許多父母常說,如果孩子“好”,我自然會更“好”。事實上,這樣的愛並非真愛,更像是對孩子進行愛的綁架。事實上,真相是這樣的:只有你“好”,孩子才會更“好”。這裡的“好”是指一種健康的生命狀態。父母越是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越能夠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如果父母對自己要求過於嚴格,對孩子的愛就會被焦慮和心急所矇蔽,很難看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往往會越用力越挫敗,越害怕越糟糕。父母不是神,會有侷限和不足,但即使自己做得不完美,仍然能夠愛自己,才有能量去做得更好;即使遇到挫敗,仍然能夠不放棄成長,能夠積極主動地修復親子關係,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完美的禮物。

  • 2 # 晨薇有陽光

    答案當然是愛。理智的看待孩子的缺點。

    首先,我們要想明白,孩子的缺點來自於哪裡,孩子其實是家長的鏡子 你有什麼缺點他很大程度都會有,接納不了孩子 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把缺點改掉。

    其次,如果孩子的缺點是硬傷,要放平心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裡不夠好,一定哪裡夠好。

    舉例,比如沒上學之前,覺得自己的寶寶宇宙第一聰明,然而上了學怎麼數學沒別人反映快,字也寫那麼難看。這很正常啊,有人是數學腦子有人是語文腦子,但經過努力一定會好的,畢竟小學能有多少知識點。

    最後,想明白什麼才是影響孩子的關鍵,是疼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沒有誰家孩子完美,性格和習慣的培養才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家寶寶一年級考試六十幾分,我問他考的如何他說不好,我說那咱們努力,你目標下次多少分,他說八十,我說哇要提高那麼多分可不容易哦。他說我加油加油,我說好的媽媽指導你一定可以。

    果然之後都考的很好。樂觀很重要,知道經過努力可以改善不好的地方,是我們要交給孩子的。

  • 3 # 明月入懷618

    接納就像是肥沃的土壤,肥沃的土壤能讓種子萌芽成長並且開花。接納性語言,它就是最肥沃的土壤。但是父母接納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覺到被接納又是另外一回事?除非父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的接納。否則一切都是枉然。父母需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接納?

    1:用非語言來表達接納。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語言,二是非語言資訊。非語言資訊包括手勢姿勢,面部表情或用其他行為來傳達資訊。

    2:用不干涉的方式表示接納。當一個孩子在專注於某項活動時,父母若不加以干涉放手不管就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接納感的非語言方式。例如孩子在沙灘上建城堡。我們不干涉放手不管就是一種接納。

    3:用被動傾聽表示接納。什麼也不說,可以清晰明確的表達接納感。例如孩子很憤恨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時候向我們訴說,那麼我們就應該多傾聽。而不是批判指責孩子。

    4:用語言來表示接納。可以用讚賞,欣賞的目光,認可的語氣,表揚具體事情而不是籠統事件。

    這樣,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會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的CAD裡的線寬設定了後,沒有變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