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周圍人對歷史不感興趣? 我發現我周圍的人對歷史都十分的冷漠。他們總說自己不感興趣,知道了也沒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我為此感覺很悲哀,但又無話可說。
1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現在的人多人做事之前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做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用,抱著這種態度的人,瞭解歷史對他確實沒有什麼用。

    讀史明智,發現自己

    我們大多數人瞭解歷史的方式是透過閱讀,閱讀是需要靜下心來的,在我最開始閱讀的時候也是最難的時候,我的心很難靜下來,總是被這樣那樣的事情所幹擾,總是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藉口,說自己沒有時間,自己看不懂古文,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給自己找藉口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想行動,不想行動的結果就是不能進步。

    我選擇的第一本歷史書籍是《史記》,魯迅先生說過“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只有真正讀過才會有感受吧。透過讀《史記》,透過前人的故事,發現中華歷史長河中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他們精彩的故事,過人的智慧,令人肅然起敬的品格,指引著我不斷前行,很多以前想不清道不明的道理,在不知不覺中都變得豁然開朗,心明眼亮神清氣爽的感覺很不錯。昏黃的燭光中,一個形容憔悴的人,步履蹣跚的向我走來,手裡拿著墨跡未乾的筆,身邊的竹簡堆積如山,上面記述的文字像跳動的音符,組成了這人世間最美的華章。幾千年的歲月,並未讓太史公司馬遷的形象在我心中模糊,反而愈加清晰,我應該早就見過他,也許就在鏡子的一側,我是他的影子,那才是我本來的樣子。

    精神上的貧瘠

    這個世界,有人追求不朽的功績,有人追求傲人的風骨,有人追求美麗的容顏,但也有一部分人追求不朽的文字,因為文字是文化的載體,透過文字,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民族的靈魂,美妙的文字能夠流芳百世,不朽的文章可以洗滌人的靈魂。

    人最重要的兩個特質,一個是要有原則,另外一個是要有文化,原則是做事的底線,文化是做事的方式。人們認為有了知識就是有了文化,其實知識和文化既沒有直接的關係,也沒有必然的聯絡,知識需要轉化之後才能形成能力,只能有形成能力之後,還有做事的底線才能稱之為有文化的人。很遺憾我不是個有文化的人,因為我既沒有知識也沒有底線,在不久之前,可以說我幾乎一無所有。物質上的匱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瘠。

    絕望希望,取悅自己

    直到四個月之前,我經歷了一件事,才讓我靜下心來,思索生命的價值和自己存在的意義。經歷了幾個夜晚的輾轉反側,經歷了痛苦的思索和艱難的抉擇,我才變得慢慢能夠接受現實,接受這個世界給我的一切。接受不意味著放棄和停止思考,我選擇對一些事情絕望的同時,選擇對另外一些事情滿懷希望,畢竟人的一生就這麼多年,不多選擇,怎麼知道究竟什麼適合自己呢?

    當我開始遮蔽外界的干擾,眼睛向內審視自己的時候,我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他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從來都不離不棄。那麼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我一直沒有放棄,像影子一樣忠誠的陪伴在我左右的呢?

    當我開始思索的時候,很多模糊的事情就變得清晰了,是歷史。她一直對我不離不棄,默默的等待著、期待著、憧憬著、幻想著。歷史像一面鏡子就放在我分面前,我一直試圖通過歷史這面鏡子,找到千年之前的自己,用於分析當世的自己,看看究竟什麼才是自己本來的樣子。

    回想起自己工作十幾年來的種種不快樂,我才發現我把精力一直放在取悅他人上,而唯獨忽視了自己的感受。為了取悅他人而活著,生命便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人只有為了取悅於自己而活著,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歷史的觀點,充實的生活

    從五帝的血脈傳承,我看到了一條主線;夏商周的明主暴君,我看到了事物的兩面;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我理解了順應時代;秦皇漢武讓我知道了法制的力量,和外儒內法的威力。這一切都要感謝一個人,太史公司馬遷。我彷彿坐在了他的身邊,看著他一個人伏在案几上筆耕不輟,彷彿看到了他停筆間的冥思苦想,看到了他的喜怒哀樂,看到了他受刑後的絕望,看到了他為了取悅自己的堅持,看到了一個將人生當做一輩子的修行的人。

    只有歷史知識,沒有歷史觀點,這是我以前的樣子,知道了並沒有用,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才是關鍵。不僅要知道歷史知識,還要得到人生智慧,人生就是一輩子的修行,一輩子的磨礪,靜下心來閱讀,只為取悅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名動一時的盛大遊戲,到現在為何默默無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