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進廚房做回鍋肉的人不知有多少,但真正能做得讓人聞之垂涎、視之開胃、食之迷情、思之回味的,天下有幾人?在此,凌耶我請頭條友友們指教指教,川味回鍋肉到底該怎麼做?謝謝!
回覆列表
-
1 # 廚房老張
-
2 # 美食來臨
回鍋肉,經典的川菜,好吃下飯。回鍋肉口味獨特,色香味俱全,入口香濃,肥而不膩!十分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回鍋肉也有很多種,比如蒜苗回鍋肉,鍋盔回鍋肉,蓮白回鍋肉,青椒回鍋肉等!這些回鍋肉都比較普遍。我本人喜歡蒜苗回鍋肉,鍋盔回鍋肉。吃起比較舒坦!由於本題說正宗,那還是說蒜苗回鍋肉吧!
蒜苗回鍋肉準備食材:五花肉,蒜苗,大蔥,老薑,獨蒜,小青椒,小米辣,娟城牌郫縣豆瓣,豆豉,料酒,食用油,食用鹽,雞精,耗油,生抽,芝麻香油。
處理食材: 蒜苗切斜刀,大蔥切段,獨蒜切片,老薑切片,小青椒切細,小米辣切細。
做法:
第一步:煮五花肉。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五花肉,加入大蔥段,薑片,少量料酒,煮15分鐘左右。煮到筷子能插穿即可!
第二步:五花肉切片。不要太薄了,也不要太厚。
第三步:炒五花肉。鍋中放入少量的食用油,將五花肉放入鍋中翻炒至有黃色,倒出多餘的油。
第四步:加豆豉炒。倒出多餘的油後,把肉弄到一邊,豆豉放一點在肉上,在油里加入蒜片,郫縣豆瓣,翻炒幾下,再把肉炒一起炒均勻。
第五步:加小青椒小米辣。加入小青椒,小米辣,炒均勻。
第六步:調味。放入適量的食用鹽,雞精,少量的耗油,翻炒均勻。
第七步:下蒜苗。把蒜苗放入鍋中,翻炒均勻,加入少量的生抽,芝麻香油。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口味可以自己掌握,不要小米辣也可以,可以稍微清淡也可以,口味放重點更好吃!
回鍋肉,絕對算得上川菜中最經典的家常菜了。還記得小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放學回到家裡,聽到廚房裡面有爆肉的聲音,能聞到豬肉的香味,因為那就知道了,今天,是吃回鍋肉!
辛香好味,也就是回鍋肉的本味,望遍川渝兩地,回鍋肉哪個不會?誰家不曉?而且百家百味,一人一格,有些人家裡用蒜苗,有些配胡蘿蔔,有些配白菜,有些配豆腐乾,最近有段時間,我還搭配過扎海椒,味道依然很美。
至於回鍋肉的起源,傳說起源清末時期,那個時候有個淩姓翰林,川北人,因為宦途失意,就請辭退隱回故鄉蜀地,這道菜是他祭祀祖先時創造而成的。那個年代祭祖,需要貢品,大多數人家使用豬肉,將肉隔水蒸熟後切片,然後盛片為盤進行祭祖。祭祖儀式完畢後,豬肉會帶回家裡面去,凌翰林又是個好吃狗,覺得就這麼吃不好吃,就想辦法,用花椒、青蒜、薑片、鹽、油煎炒,結果一炒下來,發現濃郁鮮香,香味撲鼻,因為煮的時候落一次鍋,炒的時候再入一次鍋,所以也就叫回鍋肉了,然後再一傳十十傳百,回鍋肉就進入了川菜菜譜。
要說道回鍋肉味道的飛躍,那必須要說到清咸豐年間,郫縣豆瓣的開宗立戶,因為加入了郫縣豆瓣,從此極大提升了回鍋肉的口感,讓回鍋肉味道一下子就更有特色了,鮮潤香辣,是點睛之筆。所以有人說,川菜的靈魂是郫縣豆瓣、花椒還有海椒咧。
做回鍋肉也很簡單。
一是選一塊好肉,最好是取肥瘦相連的坐蹲肉,帶尾是最好的,不過,一隻豬就那一小塊,要想買到,請起早。而且一定切記,買“皮薄”的坐臀肉,土豬肉也可以,飼料豬不行,太厚實了,成菜會影響“肥而不膩”的口感。
肉要冷水入鍋,加薑片少許花椒煮開打沫再煮十分鐘,然後關火燜10分鐘,切片備用(煮肉的水,浪費的就倒了,節約的,另外轉一個鍋裡,燙個小菜湯很不錯的);
準備好青椒切片(也可以是豆腐乾),青蒜苗斜刀切段;
用菜籽油,熱鍋爆香花椒粒,下煮好的肉片,中大火爆出油,正宗的回鍋肉要把肉片爆彎成“燈盞窩”;
轉小火放大蒜、郫縣豆瓣一勺、白糖少許、下青椒和肉一起炒;
關鍵來了,半勺甜麵醬加少許開水調勻,加入鍋裡,同時加一點生抽翻炒,出香後下蒜苗斷生起鍋。
加入甜麵醬的回鍋肉色澤屬於紅亮紅亮,微辣並且帶有回甜,而這個回甜的訣竅就在半勺甜麵醬,借的甜。多說一句,我用的是重慶魚泉甜麵醬,也可以用川渝其他地方產的甜麵醬,只要不要用北方地方生產的黃甜麵醬,因為那個醬遇到高溫油爆炒之後會微泛苦味,影響口感。
回鍋肉就像川渝兩地的人,包容而且熱情,簡單而直爽。就像你能在回鍋肉里加入各種你想加入的食療,你也可以很快的融入川渝人的熱情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