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蓮媽媽
-
2 # 陳哲升
我就是學習孟母三遷,我老家和老婆娘家整個社會氛圍(打打殺殺成了英雄,自私自利、佔便宜成了聰明等等,是非黑白顛倒對孩子的誤導是非常可怕的)對孩子教育負面影響太多太大。
所以第一個孩子出生十個月後,我經濟條件才不成熟時,不惜代價搬走到縣城,住了一年,仍然覺得比老家好一點而已,某些劣根性仍然存在,又剛好有第二個孩子,只能拖到第二孩子十個月後,再次搬家到市區。
現在孩子十來歲了,與老家的同齡人,是非觀、價值觀真的不一樣,氣質當然也不一樣。
夫妻曾經算過搬了三次家代價太大,嚴重超過我的經濟能力,市區的生活成本更高,僅幼兒園就比老家貴幾倍,造成了好多年重負重前行。
但是看到孩子的‘效果’,夫妻都認為非常值,大人先辛苦,避免了孩子沾上錯誤人生觀、劣根性,大了要改就更辛苦,很可能是改不了的,影響一生一世,代價更大。
-
3 # 草根父親的起跑線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生長環境很重要,身教很重要!也就是我們今天需要關注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文化的傳授,重要的是做人!親情教育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部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上看世界!(愚見)
想必大家對孟子一定非常熟悉吧,他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而且他的地位十分之高,孔子被稱為“孔聖人”,孟子則被後人稱為“亞聖”,其地位之尊崇,顯而易見。不僅他本人有名,他母親的事蹟也廣為流傳。孟子三歲喪父,養育他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母親的身上。他的母親為了把他教育成才可是花費了不少心力。“昔孟母,擇鄰處”這個典故想必大家定然不會陌生。
在孟子小的時候,家離墓地很近,常有喪事或掃墓的人,孟子便學來了哭喪的事情,孟母發現這種情況後,認為對孩子影響不好,決定搬家。這次他們的家處於鬧市之中,附近就有屠夫,孟子耳濡目染,便學到了買賣東西和屠殺的本領。但是成為一個市井屠夫顯然不符合孟母對兒子的期待,便再次帶著孟子搬家。幸運的是,這次搬家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地方,旁邊就是學校,新家就是學區房。這次定居之後,孟子果然像孟母期待的那樣,開始好好讀書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成長的環境是多麼重要。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模仿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成長環境,對孩子最終的性格、能力的形成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父母應該做的,就是盡力創造一個最有利於孩子生長髮展的環境。
1、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關係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裡,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並不對等。父母佔據家庭的主導權,是家裡的權威,處支配地位;而子女一般是處於服從命令的狀態。父母的話必須聽,父母的觀點不可反駁,這已經成為傳統父母的共識。哪怕子女想和父母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也往往會被一句“我是你爸”或“我是你媽”澆滅了熱情。
這樣的觀念已經是不可取的了,現如今的父母應該著力建立與孩子的平等關係,雙方不再像上下級般相處,而是要成為彼此的朋友。這是關鍵的一步,並且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要不斷向孩子強調“我們是朋友”,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形成這樣的思想。
在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一味指導他應該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而要做到凡事有商有量。當孩子做出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或者犯錯誤的時候,批評和責罵也不是一個有效的手段,學會問孩子為什麼,試圖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2、營造和諧、有愛的氛圍
愛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在孩子的成長中,愛是必需品。這個“愛”不僅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還應該包括夫妻之間的愛。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都會把孩子放在自己人生的第一順位,好多媽媽甚至覺得“有了孩子,老公就不重要了”,有子萬事足其實並不是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
夫妻關係不好,家庭氛圍也會變得緊張,孩子是十分敏感的,能夠很快就感受到這種變化。孩子首先會懷疑自己,認為是自己表現不好惹爸爸媽媽生氣了,時間長了,就會演變為自卑心理。再就是孩子不能在家裡感受到溫暖了,會喪失安全感。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中有老人同住的,父母應該尤其注意自己的行為。父母是孩子最常模仿、學習的物件。父母對待老人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將來對待父母的態度。父母要言傳身教,教孩子如何孝敬老人、學會尊老愛幼。
當然,多數情況下,父母與老人會存在教育方式上的分歧。這就需要父母和老人提前進行溝通,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不能總是成為孩子的避風港,這不利於孩子的培養,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投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