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g33832

    首先編劇和作家是兩碼事,然後相似。一個編劇一定能寫小說,散文,詩歌等一系列的文學作品,作家也可以寫戲。畢竟都是筆桿子工作,但是想寫不難,寫好就不行了。我認為原因有不少第一,思維不同,作家屬於文學性思維為主,而編劇往往是畫面性思維為主。可能戲劇編劇的文學性還要強點,但終是不是傳統作家,一樣要考慮舞臺呈現問題。但是其文學性大多體現在臺詞上。而影視劇編劇的思維就更加畫面化。第二,寫作方式不同。小說的語言很多情況下具有解釋性,或者說具有很多的情緒性描述。但是編劇的寫作方式以描述性為主,沒有什麼修飾,好的編劇的劇本是很乾的。所有的情緒變化需要全部外化動作,用於呈現。學習時就慢慢的去粉飾的寫作習慣就養成了。沒有用的解釋性的語言不寫,表達不清的情緒描寫不寫。比如:“內心悸動,黯然失色”我們會寫成,“他低下頭,沒說話,身體在顫抖,手死死的捏住自己的衣角”。因為之前的寫法會被導演和演員問:怎麼演!第三,創作模式不同。作家往往是獨立創作。而電視劇,電影往往是團隊創作。而且劇本成行之後還收到導演,演員二度創作的改動,和實際拍攝時遇到的問題。受限也頗大。而舞臺劇編劇,大多也是獨立完成,可是也收到劇場制約,以及現在很多舞臺劇實際是在劇場完成的。第四,創作目的和受眾不同。文學創作的目的是文字性表達,受眾也相對有針對性,比如韓寒針對於20以下的青少年讀者,烏青針對小眾的文藝愛好者。而且受眾得到的基本是第一手內容,當然有編輯成分,但是相對是來自於作家的原始內容的。而劇本服務於拍攝和劇場,內容有廣義受眾區別跟文學相似,但是實際使用者也就是狹義的受眾是拍攝劇組或者劇團。所以大部分讀者是不習慣看劇本的。然後說說相同,並不是說作家當不了編劇或者編劇當不了作家。比如說朱文老師,編劇能力是很不錯的。但是因為都接受過文字鍛鍊,所以對文字的掌控力還是強於一般沒有訓練過的人的。所以轉型還是不困難的,但是具體發展還是要看具體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人,可別人不喜歡你,你會繼續還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