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育一席談
-
2 # 劉淑煊
標題答,田徑熱愛,早就在劉翔時代就會引發,到大眾田徑還需要一定的大環境。
再有,體育也需要有體育明星帶動。成績往往專業人士注意。但明星具有整體審美價值。引起大眾效仿。
姚明,劉翔,郎平,郭晶晶,孫楊,劉國樑,李寧等,不但是成績,還有明星效應!
-
3 # 東方薩德
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很大的影響不會,這是運動性質本身的限制造成的。田徑、舉重、游泳這一類專案屬於基礎運動,觀賞性一般比較差,限制了運動員的收入,進而影響到了群眾參與的熱情。田徑強國美國近幾次奧運會田徑專案水平就下降很多,美國田徑的回答是:我們優秀的人才都去打球了。中國當然也是這樣,一個造星的時代,誰都希望短平快的撈金,看看蘇炳添的年收入,對比亞洲三流的國足大家就明白了。當然寄希望於蘇炳添、鞏立姣……引領中國田徑的大發展自然不太現實。
田徑的發展應該寄希望於群眾的參與,這些年隨著全民健身熱時代的到來,夜跑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很好的現象,但問題在於夜跑和晨練者以中老年為主,如何讓青少年參與進來?第一應該是社會導向問題,必須解決四肢發達者的就業問題,透過社群服務和第三產業,讓這些人有目標、有保障的參與到田徑專案。第二要提高專業田徑運動員的待遇,包括:獎金、補貼、傷病治療等。國家應該給予田徑高水平運動員更高的補貼,在退役之後也應該給予較大的幫助,至少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第三完善青少年田徑水平註冊登記制度,讓更多田徑教練和球類俱樂部在其中選材。
總之田徑的復興需要群眾基礎,更需要國家的支援,假以時日中國的田徑專案有了質的飛越,三大球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
4 # 豆豆貓152
會引起更多的關注,會有更多的從事體育專項的運動員選擇練短跑,但引起全民田徑健身熱,作用不大。
1.有體育活動習慣的人們,大部分基礎的運動本身就屬於田徑,如跑步!
2.田徑運動,尤其專項運動,對場地要求還是蠻高,我們國家能對全民開放的體育場館很有限,這些因素會影響全民參與田徑運動的。
所以,蘇炳添的奪冠,會引起國民對田徑的關注和熱情,會有更多運動員選擇練習田徑,但對全民參與影響有限!
-
5 # 運動鍛鍊身體
田徑運動是運動之母,是所有運動的基礎。但是競技比賽和全民運動是有區別的,競技比賽代表人類在身體上達到的高度。全民體育鍛煉沒有那麼高標準,是多種多樣的,大多數人選擇鍛鍊身體的運動都是球類,田徑選擇的人不多,就是有選擇也是長跑多點。所以,我覺得說是能帶動田徑熱潮不是那麼明顯。
-
6 # 大區Z口
必須的,中國足球基本無望了,但是現在全民運動正在掀起!城市建設休閒公園體育場正在穩步發展,希望中國會出現更多的巨人站在世界的田徑場上!強中國人!
-
7 # 自豪的新疆人
這還真不好說,看看現在的孩子們,有幾個人熱衷體育運動呀!全國各地的父母親都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學校的老師們也不付責任,體育課的時間全部佔用了。這樣的芬圍,這種心態,教育體制不改革,沒有人會熱衷於體育運動的。
相關內容
- 亞運會田徑入場要求?
- 蘇炳添以9秒92奪得亞運會冠軍,加上之前幾次9秒91,為什麼他2018年成績突飛猛進?
- 亞運會上如果蘇炳添接下服務員遞過來的飲料,你覺得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
- 亞運會開幕在即,兒子剛滿月的蘇炳添,能在雅加達再次突破9秒91,獨享亞洲紀錄嗎?
- 蘇炳添以創亞運會紀錄9秒92的成績奪得雅加達亞運會100米冠軍,你怎麼看?
- 亞運會上,工作人員明知蘇炳添不會飲用他遞過來的水,為什麼還要堅持遞給蘇炳添呢?
- 如何評價蘇炳添在18年亞運會上取得的9.92的成績?
- 蘇炳添亞運會領獎時披國旗躍上領獎臺,為什麼有人說他是在致敬劉翔?
- 亞運會百米決賽上,蘇炳添左手一直佩戴著黑色手環,這是不是什麼黑科技產品?你怎麼看?
- 蘇炳添是因為什麼而走上的田徑之路?
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奪得亞運會100米金牌,引燃了亞運田徑賽場。世錦賽4x100米接力銀牌+亞運會金牌,一時之間,蘇炳添成為幾乎可以和劉翔齊名的田徑明星。
其實隨著前幾年中國男子4x100米接力專案在國際大賽不斷取得突破,國內就引發了不小的田徑熱潮。體育專案的推廣普及,不僅需要出現更多的明星運動員,更需要社會有一個好的培養和保障機制,畢竟田徑競技專案淘汰率很高,沒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練了幾年田徑,最後顆粒無收。
在蘇炳添奪冠之後,我們冷靜下來,會發現在這次亞運會的短距離專案上,我們並沒有取得前幾屆亞運會那樣的優勢。男女4x100米接力,中國隊都遭遇了滑鐵盧。除了蘇炳添的這枚金牌,只有110米欄的謝文駿了。短距離專案幾乎只靠著蘇炳添這一枚金牌在支撐,如果沒有100米跑的這枚金牌,中國田徑隊短距離專案的處境恐怕會更加尷尬。
可以預見的是,亞運會後,由於很多比賽專案處於新老交替的階段,中國田徑將會迎來一個暫時的低谷。蘇炳添已經29歲了,很難保證他會支撐到2020年奧運會。昔日的短跑三巨頭蘇炳添、張培萌、謝震業,將只剩下謝震業一個人支撐。中國田徑需要更多的年輕選手破繭而出,只有呈現出叢集效應,中國田徑才會迎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