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伏桀

    說起來很簡單,無非四點:

    第一,市場氛圍。中國經歷了高速發展,現在的中國社會有一種迫切的憋慌了要透氣的強烈需求,就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再度樹立。加上最近幾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地用各種莫名其妙的方式刻意打壓汙衊我們,所以國民有一種極強的自我肯定意願,這使得“真正”意義上為中國發聲的作品會得到超出作品本身的評價,這是客觀大環境。

    第二,中國觀眾現在受夠了粗製濫造的電影,對於品質類,有創新意識的作品會有更大的寬容度。所以小破球正好切中了這個空間,得到了更多人的共鳴。

    第三,製作組的態度。儘管小破球還有很多不足,但是製作組的良心態度是極其需要認可的。在整部片子裡面,你會感覺到不足可能是因為經驗,能力尚且有差,但絕不是在敷衍觀眾。這種誠意本身,就足以打動絕大多數人。

    最後一點,也就是第四點,小破球本身就是一部水平不錯的電影。不以挑剔的目光去看,足以躋身世界優秀影片的行列。這個是基礎,只是說劇本和演員等細節離頂尖還有差距。因此口碑和票房的基礎,還是在於電影質量本身就不錯,基數在那裡,其他的加成才有意義。電影本身很爛的話,再怎麼切中市場和觀眾要害都是廢的。

  • 2 # 陌路相逢6634

    這是第一部(我看過的)以東方人(主要是中國)的價值觀為主的電影。科幻片是有很多科學成份在影片中展現,但是說到底是人文精神的體現。

    美國大片是美國式拯救,多數為個人及小團體的個人英雄主義,地球有難美國(包括西方)拯救的方式是諾亞方舟式的逃跑。而這部片子是人類遇到災難華人的拯救方式不是諾亞方舟逃跑,而是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

    從格局上講,中華文化的格局更高。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有的是共同面對,世界各國共同決策,協調一致的行動。人們操著不同的語言為同一個目標努力,表現出了大同世界的高度。

    無可否認世界並不和協,有大多的不同,但在“和而不同”的理念引領下,地球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對人類共同的災難應以全人類面對共同的災難而團結一致,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電影是遺憾的藝術,當然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不能因為有不是就否定這部電影。相反,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定會雙豐收。

    同樣,看到一些批評,其實批評沒什麼不好的,好的批評會給主創帶來新的靈感和路。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新浪財經這類算得上主流媒體的評論居然用價值觀不及和噁心這類字眼出現,令人懷疑新浪財經的價值觀。如今中國很多人可怕的不是崇洋媚外,怕的是文化自卑。只有美國拍的科幻片是科幻片,只有美國的英雄是英雄,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文化自卑。

    這部影片給予高評價不為過,是一部好片。若要從觀影角度重拾文化自信那麼就從《戰狼》、《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開始。

  • 3 # 閣樓煮夫

    一部電影的成功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所謂天時,《流浪地球》上映的時間是春節檔,一個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日子,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著變化。以我為例,從前過年的時候,無非就是吃吃喝喝串親戚,可現在國民對於精神文化產生了更高的追求,在過年的時候全家一起看一部質量上乘的電影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從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也能看出來,幾部主流電影的平均票價都在50元以上,電影院其實是不怕沒有顧客的;

    再者就要說到電影的宣傳及口碑方面了,《流浪地球》的體裁本身就跟其他幾部完全不一樣,科幻電影一直以來就是中國電影的一塊短板,但自宣傳以來,《流浪地球》的各種話題以及上映以來的口碑發酵,成功其實也是順其自然的事了!

  • 4 # 小阿布25

    談談我的想法:國內科幻片具有很強的空擋,無論是影片數量還是影片質量,人們看了太多的好萊塢科幻大片,所以對中國產科幻還是望而卻步的!

    本人正好也算半個大劉粉了,年前半個月就訂了流浪地球大年初一的電影票3張,準備帶了媳婦孩子一起看,媳婦和孩子其實是不打算看流浪地球的,打算看喜劇或者孩子喜愛的熊出沒,在我一再堅持下才去看的!相信很多大年初一去看流浪地球的有很多是大劉的粉絲!而我看完電影第一時刻就覺得意猶未盡,立馬轉發了朋友圈,曬了電影海報和電影票,強烈推薦朋友去看,相信有此行徑的人不佔少數!

    從影片質量上看,進步是很大的,無論是特效還是敘事,當然也有欠缺!例如最近火了的“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等比較尬的語句,以及特有的中國春節插入,但總體來說就像影片講得選擇希望,能看到中國科幻有希望了!

    而票房的逆襲可以看出大家對好電影的熱愛和包容,這是一部誠意滿滿的中國科幻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浪子回頭42集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