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月寨歷史

    對於許多對三國感興趣的朋友來說,一提到陳群,無一例外的會想到九品中正制。似乎在大家的印象裡,陳群這個名字已經和九品中正制相互依存,成為了一種等價的關係。那在真實的歷史之中,除了九品中正制,陳群還有哪些閃光點?而九品中正制到底對於曹魏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呢?接下來我們就依據史料分析陳群的一生,來揭秘他不為人知的一生。

    同曹魏許多臣子一樣,陳群也出生在潁川貴族家庭,即使在這麼顯赫的家族裡,他也從小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年少時他便與名士孔融成為了忘年交,而青年時則被劉備相中成為幕僚,然而在劉備未能採用自己的計策之後,陳群審時度勢,拒絕了和劉備一同前往徐州,不久之後劉備果然失去了徐州。知人善任的曹操在徵辟陳群后任命他為人事管理者,而陳群果然也沒有讓曹操失望。他推薦過的陳矯等人成為名臣,而不看好的周逵等人果然因為犯法而被處死。

    除了知人善任之外,陳群為人儒雅隨和,從不睚眥必報,深得朝臣的愛戴與尊敬。在曹丕病逝後,陳群還和曹休、曹真、司馬懿共同受命成為輔政大臣。並在曹叡時期,多次勸阻曹叡大興土木,讓他愛惜民力。我們再來看看陳群與九品中正制。這是陳群在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稱帝不久後確定下來的一種選官制度。這項制度實際上一直持續到隋朝,直到科舉制出現才被取代。

    相對比於察舉制,這種由下而上推舉制度本來是很好的。它有助於寒門弟子出人頭地,為國家做出貢獻。然後隨著漢朝的衰落,察舉制的弊端也逐漸顯現。首先世家大族容易操縱評議結果,導致被推薦的都是世家子弟,寒門人才難以被髮掘。戰亂連年也導致民眾經常遷徙,察舉制難以執行。另外察舉制主要考察人們的品格與道德,而忽略了被考核者的才能。

    曹操是著名的唯才是舉的發起者,因為他早就發現靠察舉制並不能完成人才輸送的需求,比如郭嘉,再比如程昱,都不是靠察舉制加入的曹魏。但是這樣也有弊端,強大如曹操自然能夠唯才是舉辨別人才,如果統治者才能不夠自然會發生看走眼的事情,諸葛亮和馬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曹丕面對的世家大族的壓力,如果不解決這個事情,曹魏政權也難以穩固。

    於是在多方壓力的綜合作用下,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他從三個維度品評人才:家世、品德和才能。出發點總是好的,既滿足了世家大族對權力的慾望,又給了寒門弟子希望。但是司馬家接過曹魏政權後,這個制度慢慢被世家大族掌握,直接催發了門閥制度的誕生。這顯然不是陳群願意看到的。陳群為人正直,秉公執法。他對於主公的規勸和維護,則也成為了為臣的表率。

  • 2 # 歷史流域

    九品中正制的前身是察舉制度,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士族所操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使察舉滋生了種種腐敗的現象,與要求參與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如何選官的問題上鬥爭激烈。

    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是沿襲了東漢鄉里評議的傳統,在戰亂時期人士流移的條件下發展而來的,也是適應曹魏初期政治的特點而產生的。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陳群出身名門,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曹操入主徐州時,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曹丕駕崩後,陳群受詔輔政。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累封潁陰侯。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陳群出身名門望族,其祖、父皆為風雅名士,是曹操首席謀士荀彧的女婿。陳群年少就超凡脫俗,祖父陳寔常認為此子奇異,向鄉宗父老說:“這孩子必定興旺吾宗。”就連當時高傲的孔融也對他青眼相加,陳群由此名聲大增。 陳群最開始是劉備的別駕,曾經勸誡劉備不要取徐州,劉備不聽結果為呂布所敗。經過這件事陳群明白劉備不是平定天下的人,就藉口離開了他。後來曹操在徐州大破呂布,曹操很早就聽到陳群的名聲,便徵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從此陳群開始了他在曹魏集團的政治生涯。

    在曹丕受禪時,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唯獨陳群的好友華歆因為以神色不合觸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並無進爵。曹丕久不能釋懷,便問陳群道:“我應天受禪,諸侯群后,無不人人喜悅,其形盡現於聲色,惟獨華歆和你臉有不豫,這是為什麼?”陳群便離席長跪道:“臣與華歆曾為漢朝之臣,內心雖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臣等的神色實應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跳出化工這個坑?化工有哪些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