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汪立彬口吃矯正

    緊張是人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如果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緊張,那他該去精神病院看看了。很多口吃患者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見了誰都不緊張,在任何場合下都不口吃。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森田正馬認為:人們應該正確地、客觀地認識現實,不應該脫離實際地把自己的理想和慾望擴大到完全不可能實現的範圍,否則就會徒增煩惱、不安和緊張,進而導致疾病。 問題在於,口吃患者似乎每天都處於高度緊張和焦慮狀態,那麼口吃患者到底為什麼緊張呢?

    口吃患者面對跟自己有關的人時,就容易緊張,而且越是想給對方留個好印象,就越是緊張。那麼,口吃患者真的是怕人嗎?當然不是,如果對方跟你完全無關,你不需要跟他交流,你自然不會緊張。可見,口吃患者怕的是說話。說話可怕嗎?如果你知道對方是個聾子,你說什麼他都聽不到,那麼你應該也不會怕,因為你心裡明白,就算我口吃了,他也聽不出來。說到底,口吃患者其實怕的是口吃,怕的是因口吃而丟人,怕因口吃而被嘲笑,被看不起。口吃患者認為口吃=丟人,口吃是全世界最丟臉的事兒。所以,口吃患者寧願把自己想說的話咽回去,或者換個說法,也不願意冒著可能會結巴的風險把自己想說的話原原本本的說出來。怕因口吃而丟人,所以口吃患者在說話時總是提心吊膽,經常躲躲閃閃,欲言又止,或者臨時換詞、繞等,這就是發言意欲不安定,再加上身心都處於緊張狀態,自然就容易發生口吃。

  • 2 # 煥錦口吃矯正

    跟你一樣的人很多,全國有一千多萬口吃患者。口吃患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不自信,心裡壓抑,苦悶,總之,口吃患者大多活的很痛苦。

    口吃患者並不是真的內向,他們渴望社交,卻害怕社交。為什麼害怕社交呢?因為他們以往因口吃屢次被打擊,對口吃有了陰影。因為怕口吃,所以怕說話,畢竟口吃只在說話時會發生。因為怕說話,所以害怕社交,因為社交場合不可避免的要說話。因為害怕社交,所以逃避社交,因為逃避社交,所以朋友少啊。其實,他們只是看起來內向,他們內心是特別渴望社交的。渴望社交,卻害怕社交,這種矛盾讓口吃患者很痛苦。

    那麼,怎麼才能解脫呢?接下來咱們談談口吃病如何治療?

    口吃患者的語言習慣本身問題不大,生理上完好無損,他們的口吃通常是受心理因素的影響發生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口吃並非都是病態口吃。比如見了領導緊張然後口吃了,相親時面對自己心儀的異性心跳加速面紅耳赤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都是正常的,無須矯正。其實,任何人在恐懼、緊張、著急、激動、生氣時,都可能出現口吃、難發的現象。但是如果你對口吃很在意,感到很痛苦,說話前經常有口吃預感,和恐懼感,總是關注口吃,糾結口吃,並且自己嘗試過改正,比如練發音等,但不見效果,甚至越改越嚴重。那你就是口吃病了。口吃病就需要系統的治療了。口吃病難治,主要難在不容易找對治療的方向。口吃本是人皆有之的正常現象,但由於你對口吃有著錯誤的認知(認為口吃丟人,認為別人都不口吃,只有自己口吃,只有自己的口吃才是真正的口吃,口吃會被人看不起,口吃會讓自己一敗塗地一事無成等,過分誇大口吃的危害),繼而導致了你對口吃的錯誤態度(關注口吃,追求絕對不口吃),然後在這種錯誤態度的驅使下,你想方設法與口吃對抗,企圖消滅口吃,結果反而被口吃所困擾。你身邊肯定有這樣一類人,他口吃比較頻繁,但自己不太在意,所以他的口吃並不會給他造成痛苦感,頂多只是有些煩惱而已。他們說話時只關注意思有沒有表達清楚,要辦的事情有沒有辦成,而沒有過分的糾結有沒有口吃這個問題。這樣的人屬於常態口吃者。而一旦你有了“不要口吃”這個執念,就會整日關注、對抗口吃,一旦發生口吃就會糾結不已,這樣就會不斷的製造心理陰影。有了心理陰影后,一旦遇到合適的刺激,陰影就會發作,你就會出現口吃預感、恐懼感,就會緊張不安,此時說話必然容易難發,口吃。沒說出來,或即使說出來但口吃了,你又會難過、鬱悶,糾纏不休,又會加重心理陰影。心理陰影越重,一旦發作,口吃就會越厲害,你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不可自拔了。

    治口吃病,放下對抗是根本,正所謂“放下才能解脫”。如何“放下”,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用到一些方法、技巧。口吃病怎麼治,這是個很大的課題,三言兩語講不清楚。我在喜馬拉雅FM上講了很多免費的公開課。建議你下載喜馬拉雅FM,搜尋“汪立彬”, 聽聽我的公開課,肯定會對你有所幫助。另外,我2012年應邀做客江西衛視“深度觀察”欄目,講述自己的口吃經歷,你可以上tengxun影片或youku影片,搜汪立彬,就能看這個影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典打國名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