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證:寒為陰邪,其性清冷、凝滯、收引,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阻礙人體氣血執行,導致各種病證。 主要臨床表現: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咳嗽,喘促,苔薄白,脈浮緊。或見肢體拘急,關節冷痛;或見腹痛腸鳴,腹瀉,嘔吐。 病機分析:寒邪束於肌表,腠理閉塞,衛氣不能宣發,故發熱,惡寒,無汗;寒邪鬱於經絡,則頭身疼痛;皮毛受邪,內含於肺,肺宣降失司,出現咳嗽,喘促,寒襲肌表則脈浮緊,苔薄白;寒邪凝結,鬱結經脈,陽氣受損,阻遏氣機,則肢體拘急,關節冷痛;寒邪入裡,損傷脾胃之陽,升降失司,運化不利,故見腹痛腸嗚,腹瀉,嘔吐等症。 寒溼證: 證候:洩瀉稀薄多水,有時如鶩溏,脘腹脹滿,惡寒發熱,肢體痠痛,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頭痛,舌苔薄白,脈濡緩。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濁。 方藥:藿香正氣散。 脾胃寒溼證的臨床表現及宜忌食 臨床表現: 噁心、嘔吐、胃脘滿悶、厭食、洩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或伴有忽冷忽熱、鼻塞頭痛、肢體痠痛等感冒症狀,舌苔白膩,脈濡緩。 宜食食物: 味淡,具有利水除溼作用的食物,如鯉魚、茯苓、薏米、扁豆、葡萄等。 性溫,有芳香氣味,具有芳香化溼作用的食物,如白蔻,砂仁、橘皮等。 忌食食物: 滋膩味厚、易生溼、助溼的食物,如糯米、山藥、桂魚、海參、豬肉、鴨肉、牛奶、雞蛋、紅棗、龍眼、橘子、枇杷、紅糖等。 性寒涼或具有滑腸瀉下作用的食物,如苦瓜、綠豆、西瓜、柿子、菠菜、花生、松子等。 具有收澀作用,可滯留溼邪的食物,如烏梅、石榴、蓮子、芡實等。 2.食療參考方 a. 茯苓飲:茯苓30克,用清水文火煮30分鐘後,加入6克白蔻,再煮10分鐘,去渣取汁,熱飲。 b. 薏米粥:生薏米30克,以文火燉煮40分鐘後,加入葡萄乾10克,煮熟爛後熱服。
寒證:寒為陰邪,其性清冷、凝滯、收引,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阻礙人體氣血執行,導致各種病證。 主要臨床表現: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咳嗽,喘促,苔薄白,脈浮緊。或見肢體拘急,關節冷痛;或見腹痛腸鳴,腹瀉,嘔吐。 病機分析:寒邪束於肌表,腠理閉塞,衛氣不能宣發,故發熱,惡寒,無汗;寒邪鬱於經絡,則頭身疼痛;皮毛受邪,內含於肺,肺宣降失司,出現咳嗽,喘促,寒襲肌表則脈浮緊,苔薄白;寒邪凝結,鬱結經脈,陽氣受損,阻遏氣機,則肢體拘急,關節冷痛;寒邪入裡,損傷脾胃之陽,升降失司,運化不利,故見腹痛腸嗚,腹瀉,嘔吐等症。 寒溼證: 證候:洩瀉稀薄多水,有時如鶩溏,脘腹脹滿,惡寒發熱,肢體痠痛,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頭痛,舌苔薄白,脈濡緩。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濁。 方藥:藿香正氣散。 脾胃寒溼證的臨床表現及宜忌食 臨床表現: 噁心、嘔吐、胃脘滿悶、厭食、洩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或伴有忽冷忽熱、鼻塞頭痛、肢體痠痛等感冒症狀,舌苔白膩,脈濡緩。 宜食食物: 味淡,具有利水除溼作用的食物,如鯉魚、茯苓、薏米、扁豆、葡萄等。 性溫,有芳香氣味,具有芳香化溼作用的食物,如白蔻,砂仁、橘皮等。 忌食食物: 滋膩味厚、易生溼、助溼的食物,如糯米、山藥、桂魚、海參、豬肉、鴨肉、牛奶、雞蛋、紅棗、龍眼、橘子、枇杷、紅糖等。 性寒涼或具有滑腸瀉下作用的食物,如苦瓜、綠豆、西瓜、柿子、菠菜、花生、松子等。 具有收澀作用,可滯留溼邪的食物,如烏梅、石榴、蓮子、芡實等。 2.食療參考方 a. 茯苓飲:茯苓30克,用清水文火煮30分鐘後,加入6克白蔻,再煮10分鐘,去渣取汁,熱飲。 b. 薏米粥:生薏米30克,以文火燉煮40分鐘後,加入葡萄乾10克,煮熟爛後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