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意間

    清明時節,總讓人感覺心裡悶悶的,不僅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和追思,更是對生命無常的慨嘆和無奈。從古至今,清明節都不是什麼快樂的節日,而是祭祀亡魂的鬼節。

    而集古時生活百態的《紅樓夢》一書,關於清明節的描寫就有兩個地方。本書第五十八回,賈璉和賈蓉作為榮寧兩府的嫡長孫,在清明節的時候負責主持年例祭祀,來來往往燒紙祭奠;還有一個藕官,悄悄在園子裡給死了的藥官燒紙,被寶玉發現了告知兩人的淵源。

    還有一個說法是探春的判詞:“清明遞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寓意著探春是在某年的清明節遠嫁千里之外,與親人遙遙相望的。

    紅樓夢中的清明節,大多也就是給故人祭祀、燒紙和緬懷了。

  • 2 # 此箋

    《紅樓夢》作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均有所涉及。這些節日與習俗,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凸顯了人物的性情風貌。

    這些傳統節日與習俗,為人們所熟知的,比如元宵節時元妃省親,端午節時元妃賞禮,芒種時節黛玉葬花,還有中秋節時“凸碧堂品笛”和“凹晶館聯詩”等。而關於清明節,小說也有所涉及,賈府主要透過進行以下活動與習俗來過清明節。

    1. 到鐵檻寺祭祀掃墓

    古往今來,祭祀掃墓是清明節活動與習俗的重中之重。作為“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賈府自然也不例外。鐵檻寺作為賈府的家廟,不僅是家族停靈辦喪之地,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秦可卿的喪葬之禮,而且是家族祭祀掃墓之地。

    在小說第五十八回,有明確描寫,“可巧這日乃是清明之日,賈璉已備下年例祭祀,帶領賈環、賈琮、賈蘭三人去往鐵檻寺祭柩燒紙”。在賈璉的帶領下,到家廟裡祭祀燒紙,正是賈府在清明時節表達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重要儀式與活動。

    2. 在大觀園裡掛燒紙錢、祭奠亡靈

    同樣是在小說第五十八回,賈璉帶著族內重要子孫去鐵檻寺祭祀掃墓,而寶玉卻未曾前往,只“因寶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生病未愈的寶玉在大觀園內踏青的時候,偶遇被婆子辱罵的藕官,只因她為死去的菂官掛燒紙錢,犯了大觀園的忌諱。

    原來,藕官與菂官因為常在戲裡“扮作兩口兒”,因戲生情,倒像成了真的伴侶。只可惜,菂官早亡,藕官只能在清明節以這種方式寄託自己的哀思。藕官明知道在大觀園燒紙是不吉利的,可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之情,“到如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

    3. 放風箏

    清明節不僅是踏青遊春的好時節,也是透過放風箏來寄託除病消災美好願望的重要時機。《紅樓夢》第七十回,正值清明前後,黛玉重建了桃花詩社,眾人以柳絮聯詩之後,一起放了風箏。一時間大觀園的上空五彩繽紛,歡樂的氣氛瀰漫其中。

    黛玉更是直言,“放放晦氣”。當黛玉的美人風箏放飛到天空之後,紫鵑也笑道,“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體弱多病的黛玉,一生期盼是與寶玉能夠琴瑟和鳴,可成就這天作之合的重要前提之一,不正是身體安康嗎?每個人的風箏,都與各自的命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寶釵的是大雁(忠誠),寶琴的是蝙蝠(多福),探春的是鳳凰(王妃),各有各的因緣。而寶玉的風箏五花八門,卻一個也沒放飛成功,最終的命運也不難逃四大皆空。

    4. 探春遠嫁

    清明節在《紅樓夢》中的重要意象,除了那些具體的習俗與活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那就是探春遠嫁。根據小說在第五回探春的判詞來看,“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探春是在清明時節遠嫁他鄉。原稿畫冊裡,探春站立船頭,掩面泣涕,與另一人一同放著風箏。這樣的圖景,聯絡探春清明前後放的鳳凰風箏,還有小說第二十二回探春猜的謎底也是風箏,暗含了探春遠嫁海外而骨肉分離的悲慘命運。

    元妃從宮中送來的燈謎,探春的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無形中又將探春與清明、風箏這兩個意象緊密結合在一起。清明時節雨紛紛,探春遠嫁異國他鄉,同樣令人斷腸又斷魂,暗合了清明的淒涼氣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8.2劇情再“吃shi”暴雪編劇是否黔驢技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