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潘不安講究史

    在最初,龍在中國古代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在遠古時代還有豢龍氏專門為舜飼養龍。到了夏朝,第十四代君主孔甲得到一雌一雄兩條龍,劉累便向豢龍氏學習養龍之法,被封為御龍氏。這個劉累就被認為是劉姓的始祖,不過後來劉累養死了一條龍,因為害怕處罰,還將其做成菜進獻給孔甲吃(不明白他當時怎麼想的)。所以,後來龍逐漸消失,我都懷疑是不是被我們的祖先吃光了…………

    龍在早期一直是作為中國文化中祥瑞的存在,至少在周朝時就出現在天子的服裝上。但當時它是作為“十二章”的一部分,並沒有特別崇高的地位。十二章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有時候分花和鳥兩個章)、宗彝(南宋以前就是一隻老虎一隻猴子)、藻、火、粉米(晉朝以前是粉和米兩個章)、黼、黻等,通稱“十二章實際上十六章”。

    至於中國古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龍和天子聯絡起來?從閱讀過的史書中發現,最早將皇帝稱為真龍的可能是從明代開始。明末張獻忠曾自稱:“古元真龍皇帝”,而用真龍稱呼天子也是在明代的小說中大量出現,我估計張獻忠也是受其影響(中二宅男?)。

    而現在我們常說的真龍天子,我查證了一下,竟然是從近現代才開始的。現代著名小說家姚雪垠在60年代出版的《李自成》中才首次提到了:“她想,既然人們都說明 朝的氣數完了,真龍天子已經出世,說不定這真龍天子就是李闖王。”

    至於歷史上最早將龍和帝王聯絡起來的應該是劉邦,《史記·高祖本紀》:

    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估計是當時諸侯一個個都有著顯赫的出身,只有劉邦出身小小的亭長,為了給自己身上貼金,劉邦不惜給自己老爹戴綠帽子,編織了這個故事。仿效遠古聖人踏巨人足或吃燕子蛋等等有感而孕的典故,而且也不是真龍,只是蛟龍而已。

    此時,龍的地位並沒有特別拔高到天子帝王專屬的角度,但是已經開始和皇家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到了唐朝,龍和皇權開始有了聯絡,皇帝生活相關或賞賜功臣的器物上開始比較多的出現龍的樣式,龍開始成為皇權的代表。從服飾中也可以看出來,這時候龍開始單獨並較大的出現在皇袍的袖部或前胸後背,與其他圖樣比起來已經有了獨特的地位。

    但是至少到宋代,龍依然不是皇帝的專屬,民間依然被允許廣泛。當時主要區別等級還是依靠衣服的顏色。

    龍正式成為皇家專屬則是從元朝開始,那時起民間不再允許使用龍圖案。到了明朝因為大量制度傳承於明朝,龍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家和重要官員的專屬。皇帝用五爪龍,重臣或功臣寵臣,皇帝會賞賜有四爪龍的官服,稱為蟒袍。

    這裡的四爪龍是指將原本五爪的龍去掉一個腳趾,稱為四爪,所以其實也可以稱四趾龍。現在有不少網路作者弄不清這點,將五爪金龍描述成有五個爪子,還異想天開的認為這個爪子在腹部正中,這就像是人肚臍的部位長出一隻手來,非常可笑,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受此影響,深信不疑。

    到了清朝,袞龍袍依然是皇帝專屬,為民間禁忌。但是對於蟒袍的限制開始放鬆,主要只對蟒的數量進行限制。《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七:

    蟒袍,親王、郡王,通繡九蟒。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一等侍衛,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以下,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

    而在民間,一些戲曲中需要用到時,使用的都是蟒袍,而且會在四爪的基礎上,再去掉一個爪子,成為為三爪。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講究了,基本上都是五爪龍了。

    瞭解了發展經過,我們再說回包拯包青天。大家在看最經典的金超群版的包青天時,有沒有發現,裡面的包公說話很像唱戲啊?沒錯,當時包青天在拍攝過程中就是很大程度借鑑了戲曲,包扣包公的官服其實也是來自於戲服,並非宋朝的服裝。充滿了清朝濃濃的農家樂審美,而在宋朝的服裝都是非常素淨的,包公不可能穿著這麼一身五彩斑斕。

    而至於為什麼要給包公穿上一件蟒袍呢?我考慮可能主要是因為包公的貼職,相當於職稱是龍圖閣直學士,在宋代會被尊稱為大龍,到後世逐漸就演變為用包龍圖代稱包公,那麼穿一件蟒袍就非常符合其形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的過程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