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種人體器官。而且在相學上,分別被賦予一種名詞如下:(1)耳:名為「採聽官」。(2)眉:名為「保壽官」。(3)眼:名為「監察官」。(4)鼻:名為「審辨官」。(5)口:名為「出納官」。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三大類。五臟指心、肺、脾、肝、腎,其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奇恆之腑,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它們在形態方面與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氣,又與五臟雷同,故另立一類,稱之為奇恆之腑,所謂"奇恆",即是異乎於五髒六腑之意。七竅眼(2竅) 耳(2竅) 鼻(2竅) 口(1竅)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那麼,什麼是六慾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所謂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種人體器官。而且在相學上,分別被賦予一種名詞如下:(1)耳:名為「採聽官」。(2)眉:名為「保壽官」。(3)眼:名為「監察官」。(4)鼻:名為「審辨官」。(5)口:名為「出納官」。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三大類。五臟指心、肺、脾、肝、腎,其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奇恆之腑,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它們在形態方面與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氣,又與五臟雷同,故另立一類,稱之為奇恆之腑,所謂"奇恆",即是異乎於五髒六腑之意。七竅眼(2竅) 耳(2竅) 鼻(2竅) 口(1竅)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那麼,什麼是六慾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