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史記

    元首不缺戰機、不缺坦克、不缺鐵甲洪流、不缺人口……元首最缺的是石油,但他沒有制海權,他要的石油只能主要從那時已經有石油開採的羅馬尼亞和高加索地區得到,當他石油儲備捉襟見肘的時候,他不得不打蘇聯,防止失去羅馬尼亞,也為了搶下高加索,但是戰爭並未按他的預期發展,他也越來越耗不起石油了。

    沒有石油,德華人再強悍的工業製造和鐵甲洪流就是一堆廢鐵,為了石油,德國科學家玩命地搞人工合成石油,但大規模的油荒成為帝國最後歲月的常態。為了搞石油,德國從北非和高加索兩個戰場入手,尋求打通前往中東的通道,北非系列戰役打了3年,1943年5月德華人失敗了,高加索系列戰役打了14個月,到了1943年10月也徹底失敗了,從此德國再也沒有希望獲得充足的石油了。

    持續幾年的戰爭,德華人的石油來源主要還是羅馬尼亞和合成石油,但這遠遠不足以應付德國不斷擴大的戰線。整個二戰,德國始終受制於石油不足的問題,導致戰場能力嚴重受限,當羅馬尼亞1944年春天被蘇聯解放後,德國在戰爭的最後1年,幾乎就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了,雖然他還有許多的飛機坦克,但已經沒有意義了。

    至於人口因素,這也是失敗原因之一,但沒有石油那麼顯得矛盾凸顯,最後1年,德軍還有幾百萬的武裝力量,但已經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反抗能力不足,就是“貧血”了。

  • 2 # 遊者走天下

    二戰德國輸在了和盟友之間缺少足夠配合!

    而盟軍能贏的最關鍵因素是配合的好!

    看軸心國之間是怎麼配合的:

    日本

    日本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到1937年全面戰爭爆發到。還沒把中國搞定,在1939年,日本又發動了諾門坎戰役和蘇聯開始了較量。結果蘇聯沒慣著他,一頓胖揍,讓日本人知道自己大大的不行。

    於是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而在簽訂這一條約後,日本就沒有再主動與蘇聯爆發衝突。在蘇德戰場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關東軍如同死一般的寧靜。甚至在二戰後期,日本發現自己可能要戰敗的時候,頻頻向蘇聯丟擲媚眼,希望他作為中間人跟盟國其他幾位商量一下,能不能放自己一馬。

    所以日本和德國之間的合作並沒有體現出來,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而日本和蘇聯之間的聯絡,也讓蘇聯非常明確的瞭解到了日本的意圖,就是不想和蘇聯爆發戰爭,也就讓蘇聯敢於放心大膽的跟德國拼!

    再看義大利

    義大利在進入北非之後,和這裡的英國軍隊爆發了大戰,義大利的戰鬥力眾所周知,被打得抱頭鼠竄,所以需要德國幫忙。這就讓德國在進行蘇德戰爭的時候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幫助進行北非戰役。

    堂堂數千萬人口大國,號稱帝國主義之一的義大利,拼盡全力竟然不敵,英軍偏師,我也真是醉了。

    德國有了義大利這個小夥伴,不僅沒有得到助力,反而被拖了後腿。

    盟軍的配合

    說實話,盟國裡面也有不靠譜的國家,比如自私自利的英國。但和軸心國比,還是強太多了。

    1941年12月7日之前,美國沒有參戰的時候,反法西斯同盟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各國之間是處於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蘇聯和中國、英國雖然建立了一定的軍事合作關係,但也非常有限。

    日本人發動的珍珠港襲擊事件,成功將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美國推入了盟國的懷抱。有了美國牽頭,中美英蘇終於組成了強大的聯盟。

    在亞洲、太平洋戰場

    中國拖住了日本陸軍,美國拖住了日本海軍,並且在中途島戰役之後開始進入反攻階段。

    在歐洲、北非戰場,

    蘇聯拖住了絕大部分的德國陸軍;而英國在北非與德國和義大利聯軍進行作戰,讓他們無法分身北上。同時,英國和美國不斷派出空軍轟炸德國軍事目標,毀壞他的戰爭能力。

    在大西洋上

    美國和英國組成聯軍,共同對付德華人的潛艇戰。

    同時盟國確定了先歐後亞的策略,先將德國、義大利擊敗,再集中全力對付日本!

    就這樣,盟國軍隊一點一點的將軸心國軍隊蠶食掉,最終取得了勝利。

    可見盟國就像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在戰鬥中互相配合,而軸心國只是一群鬆散的烏合之眾,看上去氣勢洶洶,其實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所以,不要說盟軍的實力強大的多,哪怕雙方實力相當,失敗的也將會是軸心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副本即將上線國服,誕生之芽價格會漲還是會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