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的育雛 鵪鶉各階段的劃分,國內尚無統一標準。根據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為:1-15日齡為雛鶉,15-40日齡仔鶉,40日齡以後為成鶉。鵪鶉的育雛是指1-15日齡的飼養管理。 鵪鶉的育雛階段生長髮育迅速,羽毛脫換、生長速度很快。初生重平均7-8克,1周齡時可達20-23克,平均日增重1.86克左右,料重比1.4:1左右。2周齡時可達40-42克,料重比2:1左右。其羽毛的生長是伴隨體重的增長而顯示的。一般1周齡時雛鶉體表的初級羽開始著生,主翼羽毛變粗,尾羽開始萌發。4月齡雛鶉的主翼羽毛色呈芝麻狀。10日齡的雛鶉除腹部外,全身各處不易見到胎毛。15日齡時,雛鶉的胎毛逐步變成初級羽。30日齡時,家鶉的羽毛能換成永久羽,但臉頰下頜部的羽毛要到60日齡方能長好。 (一) 育雛前準備工作 育雛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食槽、水槽及育雛室的清洗與消毒,飼料、藥物及用具準備,保溫裝置及試溫。從外地購進時,還需考慮購進量及運輸裝置等。其各項準備工作的具體實施可參考其它禽類。 (二) 雛鵪鶉的飼養管理 1、保溫。雛鵪鶉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同時,幼雛個體很小,相對體表面積較大,散熱量較成雞多,所以雛鶉對溫度非常敏感。保溫條件比雛雞要求更為嚴格。 育雛時在頭三天內中心溫度應達到38-40℃,在第一週內逐漸降至35-33℃,第二週32-29℃,第三週為28-25℃,第四周為24-21℃。育雛器內溫度和室溫相同時,即可脫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為宜。溫度掌握不僅僅依靠溫度計,更主要的是觀察雛鶉的狀態,看鶉施溫。同時,還應注意天氣變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陰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飲水。雛鶉經過長途運輸或在孵化器內呆的時間過長,增喪失不少水分,應及時供給溫水,使雛鶉恢復精神,否則會使雛鶉絨毛髮脆,影響健康。長時間不供水,會使雛鶉遇水暴飲,甚至弄溼羽毛,引起受涼,產生拉稀。第一天宜飲用5%葡萄糖水溶液,第二天飲0.05%的高錳酸鉀水,以後每週飲高錳酸鉀水一次。隨著日齡的增長,飲水量增加,可改用水槽喂水。使用水槽時,上面最好加蓋網罩,以免雛鶉落入淹死。 3、喂料。雛鶉生長髮育迅速,所需飼料營養要求高。其營養標準可參見總論中的營養標準,可供參考的配方有: 配方一:飼料名稱:玉米 豆餅 魚粉 糠麩 葉粉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3.5 1.5 1.0 配方二:飲料名稱:玉米 豆餅 魚粉 麩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4.5 1.0 (配方一和配方二均需新增適量新增劑) 雛鶉一般要求24-30小時內開食。開食料採用混合飼料,也可採用玉米粉等單一料,放入飼料盤。一般均採用晝夜自由採食,須保持不斷水,不斷料。也有采用定時定量喂飼,原則上早、中、晚和夜間共4次。但應看具體情況而定。 4、飼養密度。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雛生長緩慢,長勢不一;密度過小,加大育雛成本,不利保溫。因此,應合理安排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麵積第一週齡130只左右,第二週齡100只左右,冬季密度可適當增大,夏季則相應減少。同時,應結合鵪鶉的大小,結合分群適當調整密度。 5、光照。育雛期間的合理光照,有促進生長髮育的作用,光線不足,會推遲開產時間。保溫期間,一般採用24小時光照。脫溫後,光照時間也不能低於14小時。光的顏色以中間光色為宜,紅光雖使鵪鶉安靜,但性成熟略有推遲。 6、輔料。育雛器內的輔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採用粗布片。由於剛孵出的雛鶉腿腳軟弱無力,在光滑的輔料上行走時,易造成"一"字腿,時間一長,就不會站立而殘廢。因此輔料禁用報紙或塑膠。輔料3-5天后即可刪除。 7、日常管理。育雛的日常工作要細緻、耐心,加強衛生管理。經常觀察雛鶉精神狀態。按時投料、換水、清掃地面及清掃糞便,保持清潔。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幾點: (1)每天早晨,要觀察鵪鶉的動態,如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採食、飲水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並立即採取措施。 (2)承糞盤每日清掃1-2次,飲水器每天清洗1-2次。 (3)每天日落後開燈,掌握照明時間。 (4)經常檢查育雛箱內的溫度、溼度、通風是否正常。臨睡前,一定要檢查一次溫度是否適宜。 (5)觀察雛鶉糞便情況,正常糞便較乾燥,呈螺旋狀。糞便顏色、稀稠與飼料有關。餵魚粉多時呈黃褐色,喂青料時呈褐色且較稀,均屬正常。如發現糞便呈紅色、白色便須檢查。 (6)及時淘汰生長育不良的弱雛。 (7)發現病雛,及時隔離,死雛及時剖檢。 (8)在1周齡和2周齡時,抽樣稱重,與標準體重對照。
鵪鶉的育雛 鵪鶉各階段的劃分,國內尚無統一標準。根據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為:1-15日齡為雛鶉,15-40日齡仔鶉,40日齡以後為成鶉。鵪鶉的育雛是指1-15日齡的飼養管理。 鵪鶉的育雛階段生長髮育迅速,羽毛脫換、生長速度很快。初生重平均7-8克,1周齡時可達20-23克,平均日增重1.86克左右,料重比1.4:1左右。2周齡時可達40-42克,料重比2:1左右。其羽毛的生長是伴隨體重的增長而顯示的。一般1周齡時雛鶉體表的初級羽開始著生,主翼羽毛變粗,尾羽開始萌發。4月齡雛鶉的主翼羽毛色呈芝麻狀。10日齡的雛鶉除腹部外,全身各處不易見到胎毛。15日齡時,雛鶉的胎毛逐步變成初級羽。30日齡時,家鶉的羽毛能換成永久羽,但臉頰下頜部的羽毛要到60日齡方能長好。 (一) 育雛前準備工作 育雛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食槽、水槽及育雛室的清洗與消毒,飼料、藥物及用具準備,保溫裝置及試溫。從外地購進時,還需考慮購進量及運輸裝置等。其各項準備工作的具體實施可參考其它禽類。 (二) 雛鵪鶉的飼養管理 1、保溫。雛鵪鶉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同時,幼雛個體很小,相對體表面積較大,散熱量較成雞多,所以雛鶉對溫度非常敏感。保溫條件比雛雞要求更為嚴格。 育雛時在頭三天內中心溫度應達到38-40℃,在第一週內逐漸降至35-33℃,第二週32-29℃,第三週為28-25℃,第四周為24-21℃。育雛器內溫度和室溫相同時,即可脫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為宜。溫度掌握不僅僅依靠溫度計,更主要的是觀察雛鶉的狀態,看鶉施溫。同時,還應注意天氣變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陰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飲水。雛鶉經過長途運輸或在孵化器內呆的時間過長,增喪失不少水分,應及時供給溫水,使雛鶉恢復精神,否則會使雛鶉絨毛髮脆,影響健康。長時間不供水,會使雛鶉遇水暴飲,甚至弄溼羽毛,引起受涼,產生拉稀。第一天宜飲用5%葡萄糖水溶液,第二天飲0.05%的高錳酸鉀水,以後每週飲高錳酸鉀水一次。隨著日齡的增長,飲水量增加,可改用水槽喂水。使用水槽時,上面最好加蓋網罩,以免雛鶉落入淹死。 3、喂料。雛鶉生長髮育迅速,所需飼料營養要求高。其營養標準可參見總論中的營養標準,可供參考的配方有: 配方一:飼料名稱:玉米 豆餅 魚粉 糠麩 葉粉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3.5 1.5 1.0 配方二:飲料名稱:玉米 豆餅 魚粉 麩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4.5 1.0 (配方一和配方二均需新增適量新增劑) 雛鶉一般要求24-30小時內開食。開食料採用混合飼料,也可採用玉米粉等單一料,放入飼料盤。一般均採用晝夜自由採食,須保持不斷水,不斷料。也有采用定時定量喂飼,原則上早、中、晚和夜間共4次。但應看具體情況而定。 4、飼養密度。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雛生長緩慢,長勢不一;密度過小,加大育雛成本,不利保溫。因此,應合理安排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麵積第一週齡130只左右,第二週齡100只左右,冬季密度可適當增大,夏季則相應減少。同時,應結合鵪鶉的大小,結合分群適當調整密度。 5、光照。育雛期間的合理光照,有促進生長髮育的作用,光線不足,會推遲開產時間。保溫期間,一般採用24小時光照。脫溫後,光照時間也不能低於14小時。光的顏色以中間光色為宜,紅光雖使鵪鶉安靜,但性成熟略有推遲。 6、輔料。育雛器內的輔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採用粗布片。由於剛孵出的雛鶉腿腳軟弱無力,在光滑的輔料上行走時,易造成"一"字腿,時間一長,就不會站立而殘廢。因此輔料禁用報紙或塑膠。輔料3-5天后即可刪除。 7、日常管理。育雛的日常工作要細緻、耐心,加強衛生管理。經常觀察雛鶉精神狀態。按時投料、換水、清掃地面及清掃糞便,保持清潔。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幾點: (1)每天早晨,要觀察鵪鶉的動態,如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採食、飲水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並立即採取措施。 (2)承糞盤每日清掃1-2次,飲水器每天清洗1-2次。 (3)每天日落後開燈,掌握照明時間。 (4)經常檢查育雛箱內的溫度、溼度、通風是否正常。臨睡前,一定要檢查一次溫度是否適宜。 (5)觀察雛鶉糞便情況,正常糞便較乾燥,呈螺旋狀。糞便顏色、稀稠與飼料有關。餵魚粉多時呈黃褐色,喂青料時呈褐色且較稀,均屬正常。如發現糞便呈紅色、白色便須檢查。 (6)及時淘汰生長育不良的弱雛。 (7)發現病雛,及時隔離,死雛及時剖檢。 (8)在1周齡和2周齡時,抽樣稱重,與標準體重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