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人草堂
-
2 # 我思故我是
我感覺是的,原來的不是購買別人的版權就是模仿,自從管控開始,現在原創類的節目已經體現出最為有深厚歷史沉澱國家的特色了!尤其是央媽從原來的詩詞成語到最近的“國家寶藏”,光從節目的包裝上的提升就很明顯!這也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斷迴歸的過程,在文化領域的體現就是對自己文化和傳統的尊重和重視,這也必然會體現在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當然,我們自己的好東西還挖掘的不夠,所以現在僅僅只是“春天來的……”而已!
-
3 # 就叫婷兒吧
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初才初現端倪,當年最有名的節目就是《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2004年10月8日,《綜藝大觀》成為央視綜藝頻道正式改版播出後首批被淘汰的欄目之一,擁有14年曆史的《綜藝大觀》被淘汰,改版為《歡樂中國行》,成為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1997年,湖南電視臺模仿港臺節目製作了《快樂大本營》和《玫瑰之約》。此後,中國內地以“歡樂”、“快樂”和“速配”為主題的節目掀起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第二次浪潮。此後,湖南衛視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綜藝大哥大,其《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在綜藝節目還沒有完全遍地開花的年代可謂是紅極一時,用現在的“霸屏”一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2010年左右,綜藝開始遍地開花,2010年1月15日《非誠勿擾》首播,成了大紅大紫的婚戀交友節目,倍受廣大青年男女的追捧,2010年12月10日《職來職往》領銜的求職類節目滿足了許多人的需求,2012年3月2日益智答題類節目《一站到底》形式新穎、趣味十足,2013年《我是歌手》的首播成為了不同於選秀的明星歌唱類真人秀節目,2014年10月10日首播的《奔跑吧兄弟》開創了明星競技娛樂真人秀的先河,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功把這一類節目做大做強了。湖南衛視一家獨大的局面開始瓦解,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異軍突起。
不過,伴隨著各種綜藝的興起,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娛樂至死,泛娛樂化的綜藝使得沒有營養的東西越來越多,廣電也是出於多種考慮對綜藝節目的發展左右限制。但是仍然改變不了綜藝節目繼續發展之勢,這幾年的綜藝門類廣泛,除上述我已經提到過的型別之外,還有最近流行的慢綜藝,像《親愛的客棧》、《青春旅舍》,歌唱類節目《蒙面唱將猜猜猜》、《夢想的聲音》等等。
近幾年,網路綜藝也大有蓬勃發展之勢,因為網路相對寬鬆的播放環境,給綜藝很大的發展空間,《明星大偵探》、《明日之子》、《奇葩大會》、《中國有嘻哈》等等也都有不錯的播放量,《爸爸去哪兒》也因政策原因改成了網播,不過從最近沸沸揚揚的某嘻哈選手事件也可以總結一些教訓,網綜要想良性發展、服務社會也需下一番大工夫好好經營,避免粗製濫造妄圖鑽網路的空子。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四十年,國內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種在為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物質化的生活需求發愁的日子已經過去,大家在朝著更高的精神文化方面去追求,所以綜藝的發展本身無可厚非,但是也不能一味娛樂,還應該做到文化基本的服務社會功能。先有《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現有《朗讀者》、《見字如面》,最近熱播的《國家寶藏》,即將要播的《信中國》等等文化類綜藝的出現,我認為是一件好事,從大家對這幾個節目的評價來看還是很歡迎市場上有這種文化類綜藝的,當然,文化類綜藝的發展也應注重形式,不要內容同質化,本著綜藝放鬆的原則,不應枯燥,也不要打著文化的旗號徒有其表沒有實質性意義。
回覆列表
其實這是中國國內人文環境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狀態,春天到了的說辭也對也有些偏頗,首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將近四十年,國內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就不會在為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物質化的生活需求發愁,而朝著更高的精神文化方面去追求。
不過,說實話,網綜的出現,才真正改變了中國綜藝節目的格局,因為網路相對寬鬆的播放環境,使得一些國外比較熱門、流行的綜藝節目進入了中國內地,也造就了很大一批網咖人才。這些人在傳統媒體裡面,屬於不入流的,可一旦投入到網路,就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擁有了眾多的擁護者。
個人認為,中國的綜藝的春天才剛剛開始,不過,特殊時期必有特殊情況,入行需謹慎,前一陣子的嘻哈pg事件就很說明問題,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所有從業者與參與者共同營造。一句話,三觀正,方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