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玻璃樽190601
-
2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這個問題非常好,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監測血糖是重要的,但要從中判斷血糖控制效果如何,還真的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知識,要知道對血糖的控制可不僅僅只是對高低而言,如何理解呢?
高血糖最大的危害在於對血管的損害,血糖過高不斷侵蝕血管內皮是造成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基礎,但相比於高血糖,血糖的波動危害性更大,因為血管內皮是有生理活動的細胞,可以對持續的高血糖有一定的適應性,但卻承受不血糖高高低低的變化,就像夏天呆在屋子裡可以適應熱,但頻繁出入空調房反而會感冒一樣,血糖波動的危害會更大。
再有就是低血糖,血糖過低給組織器官的供能不足,糖尿病人利用血糖的能力又下降,所以低血糖的危害排在血管控制不佳的首位,可以說發生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將抵消一輩子對高血糖的控制。
因此,血糖控制的效果好不好要從三個方面做評判:
血糖不宜降的過低,應以4.5mmol/L為控制的下限
空腹血糖及餐前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的差值最好不超過2.2mmol/L,最大差值不應超過4.6mmol/L
空腹血糖應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控制與血糖息息相關的血壓與血脂,這是糖尿病損害血管引起併發症的幫兇,其危害不次於血糖控制不佳,因此也應控制達標,要求是:
血壓至少不能超過140/90mmHg,以130/80mmol/L以下為佳,
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最好能控制在1.8mmol/L以下
-
3 # 小鋆醫生
糖尿病五駕馬車中自我監測就是其中之一,這說明血糖的監測記錄是很重要的事情,單純非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胰島素治療,若不做血糖監測,就不知道病情如何,也不能夠調整藥物,不知血糖高低,就無法保證藥物治療方案的正確。那麼該如何根據病情監測記錄判斷糖尿病治療效果呢?
診斷初期診斷初期血糖肯定高出正常值,若是讓你回家先進行飲食控制的,說明血糖相對不是特別高,這個時候建議每週監測,根據血糖波動情況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個時刻的高血糖,針對性監測,同時做好血糖記錄,有條件的患者可以做個圖表,更加直觀。
藥物使用期當你剛使用藥物,需要多監測血糖,例如7點血糖,包括三餐前後即睡前血糖,這樣可以得知藥物使用是否達到控制血糖的目標,例如沒有達標應加量或減少飲食或多運動,採取各種方式穩定控糖,後期血糖穩定後可每月監測,3個月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看長期血糖水平是否達標,具體數值應小於6.5%,儘量不高於7%。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控制目標不應侷限於血糖,還應綜合防治,包括血壓、血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等指標,都應控制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治療最容易出現的不良反應可能就是低血糖了,在初期使用時應多監測血糖,包括7點血糖,根據血糖情況做好記錄,在平常就醫時給醫生看看,讓他們指導一下血糖是否控制穩定,同時做好不良反應的監測,例如是否有心慌、出汗、易飢餓感的症狀,做好時間記錄,若是出現黎明現象或蘇木傑現象,應相應提高或減少胰島素使用量。3個月後監測糖化血紅蛋白,若目標值達標,可繼續如此治療,若是太高,說明平均血糖水平還是高,出現併發症的可能性更大。
併發症監測部分患者出現微量尿蛋白、水腫、視力減退、神經病變後,應做好相應的病情記錄,在就醫前做好細節描述,諸如腳步麻木的時間、疼痛情況,是否有潰瘍產生,及時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徵進行治療,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時要及時就醫,想辦法控制,而不是拖延時間,隨其發展。
總結:根據血糖波動情況制定監測頻率,穩定時監測的少一些,波動大時監測的頻繁些,除了單純對血糖的監測,還應對其他疾病進行相應的控制,每年做個全身體檢,可以儘早發現併發症的產生,最主要的是學會自我監測,對血糖、症狀、體徵能夠較敏感,不懂的要記錄好,門診時多問問醫生,學會自我調節。
回覆列表
空腹血糖4.4~6.1是良好
空腹血糖6.2~7.8是一般
空腹血糖>7.9是較差
餐後2小時血糖4.4~8.9是良好
餐後2小時血糖8.9~10.0是一般
餐後2小時血糖>10.0是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