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飛呀飛
-
2 # 看遍山川
當初王允出於對漢室的忠心,想方設法和董卓的部下也是自己的幷州老鄉李肅拉上關係,然後再和呂布搭上線,利用他們的利害得失煽風點火,終於策反呂布成功除掉董卓大功告成。
接下來應該考慮如何妥當地處理董卓留下的爛攤子,但是王允在這方面顯得手腕和氣度卻遠遠不夠。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一個人可能數理化方面是學霸高手,但是碰到語文英語類文科就秒慫。就像王允書生類的官僚,在同僚中搞個小計謀,攛掇個把人弄個政變能行,書生如何和軍頭們打好交道,謀劃好接下來一大攤子事,是需要有政治智慧和掌控定力的,而王允恰恰就缺乏這些應變素質。
董卓的涼州軍有一部分駐守長安,其餘如郭汜、李傕等主力部隊駐紮在陝縣和函谷關附近,按理董卓作為主犯已經被解決,那些涼州軍扈從原則上講應該已招降赦免為主。況且這些很具有戰鬥力的涼州兵有十萬之眾集結在長安周圍,一旦處理不好引起兵變,到時候朝廷叫天天不應,後果不堪設想。
呂布這時候腦子還是清醒的,力主建議王允對涼州兵團在防範的前提下以招撫為主,但王允就是置若罔聞。居然派人拿著皇帝的聖旨去陝縣把涼州守軍的頭腦押回長安,這也未免太一廂情願,陝縣的守軍和其它地方駐守一樣,正伸長脖子等待著朝廷如何發落自己。
本來董卓被殺後,王允應在第一時間擺明對涼州人馬的政策,是硬是軟總得有個方案。正如在官方真相沒有及時闡明之前,謠言總是乘機四處傳播,長安城裡城外都在傳朝廷要向涼州軍開刀,涼州軍將都手裡緊攥著兵器觀望著朝廷的動靜。
陝縣的軍將得到朝廷的“逮捕”通知,立馬就反了,在函谷關駐守的郭汜和李傕帶領涼州主力先後匯合起來,他們還是幻想著朝廷給他們最後一條活路。派代表向王允祈求赦免他們的罪過,可王允偏偏堅決拒絕,他的理由是今年天子已經大赦過一次,按祖制一年內不能大赦兩次,當時才5月,要等到明年實在遙遙無期,其中變局太大。
王允的理由確實有些搞笑,長安城外軍旗烈烈人馬沸騰,十萬人馬在向朝廷祈求招安,而最高決策者王允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視若無睹。涼州軍將也無奈,他們說到底還是大兵頭,感覺既然自己不被朝廷歡迎,那麼在朝廷派兵討伐自己之前,各位趁早回涼州老家洗洗睡吧。
這些涼州軍將真的原本打算就此解散各奔前程,關鍵時刻出現關鍵人物能夠左右歷史程序,一個叫賈詡(這個人後來跟了張繡,再投曹操,是三國時代頂級謀士之一)的小官向郭汜、李傕進言,如果大家分散逃跑,一路上十有八九會被緝拿,現在這樣還不如大家集合起來,一起去攻破長安,殺掉呂布和王允為董卓報仇,事後我們也能挾天子號令天下,到時不成功再逃跑也不遲。
涼州軍頭們聽了如夢方醒,一合計就照賈詡說的幹,王允莫名其妙的執拗,賈詡破罐破摔的主意,使剛剛平息的戰亂又起,國家再次陷入混亂。
-
3 # 淨月暖陽
王允使用連環計,除掉了殘暴的董卓,可他的出發點可真不那麼高尚。
漢靈帝本就是個混君,在其治下,宦官外戚橫行,朝綱混亂,大將軍何進就是一個屠戶,卻成為統領天下軍馬的實權人物。當靈帝駕崩,十常侍為保在朝堂地位,與何進爭權。何進這個大將軍居然昏頭昏腦的召諸侯進京誅殺十常侍,十常侍發動宮庭政變,還成功的殺掉了何進,洛陽大亂。
董卓率先領軍到達洛陽,掌握了中樞朝堂,飛揚跋扈,擅興廢立,濫殺朝臣,把早己混亂不堪的東漢朝庭,搞得更加風雨飄搖。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後,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離董卓大本營西涼更近的長安,繼續禍亂朝綱。
王允已官至司徒,位列三公九卿。如果是個正常朝庭,早己算是位極人臣了。可董卓為太師,就是這個級數的朝臣,也是朝不保夕,生死只在董卓的一念之間。對他來說,要保命保官,也得想辦法除掉董卓,所以他的出發點並不高尚,所用連環計,以美女貂蟬為媒,也不見得多幹淨。
除掉董卓後,王允也是想以呂布為後盾,把持朝政,作董卓第二。所以他會拒絕招撫李傕、郭汜,逼得二人聽從毒士賈詡之言,兵犯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獻帝,讓東漢更加羸弱,天下更加混亂。
可見王允也不是什麼好人!(以上源自演義,題主問連環計,連環計就出自演義,以演義中的情節回之。)
回覆列表
誅殺之前苦心積慮,誅殺之後心態放鬆。王允還是那個王允,智商未變,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況且王允是不是"智者"還是劃個問號的?漢朝大廈將傾,這是歷史必然,一己之力,豈可扶危!董卓死後,"類董卓人"群雄逐鹿,以王允的智商,擋不住歷史滾滾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