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靖難之役”後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為了徹底清除建文帝的勢力,鞏固自身的統治,朱棣下令在南京城開展了大規模的屠殺,並大肆捉拿“建文奸黨”。但是建文帝的下落如何呢?因正史對此記述很少,歷史上關於建文帝的下落的爭論一直未曾停歇,這也被人們視為明史第一懸案。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建文帝並沒有自焚,而是出逃了,關於其具體的出逃地點,有學者統計共存在62種不同的說法,由於缺乏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一直沒有形成定論。

    朱允炆

    翻閱明朝的官方史書,會發現有關建文帝的記載幾乎全部缺失了,而且朱棣為了掩蓋建文帝的這一段歷史,人為地將朱元璋的統治時期延長了四年,消除了建文的年號,但是在民間,建文帝的故事卻流傳下來,並不斷被加工。在16世紀以後的小說中,建文帝變成了一個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在靖難之役後僥倖逃出了京城,並隱姓埋名當了一位高壽的和尚。甚至明朝有野史記載道明英宗年間,時任廣西思恩知州的岑瑛發現了建文帝,並上奏朝廷將他帶去了北京。那麼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又去了哪裡呢?最近幾年隨著新的證據的發現,出現了幾種新的更有說服力的說法。

    靖難之役

    首先便是建文帝出亡雲南說,建文帝選擇出雲南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第一是雲南距離京城遠,搜捕起來困難,因此是出逃的好選擇。而且當時雲南是沐英的天下,這個沐英與建文帝的父親、太子朱標是結義兄弟,因此建文帝逃到雲南,可以獲得沐英的庇護。第二是早在朱元璋時期,雲南大理蕩山寺的高僧無極等人曾在京城半年,朱允炆拜無極的師兄無依為師,在這層關係下,一旦建文帝蒙難,很有可能尋求其師傅的幫助。

    其次是出亡寧德說,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2010年在寧德發現的一襲雲錦袈裟,據專家考證,它是明代的遺物,其主人兼具“九五之尊”與僧人的雙重身份,在明朝兼具二者身份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此外,很多人都認為鄭和下西洋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找出建文帝的下落,但其實鄭和也曾奉旨到寧德,但是他的具體行程在正史和地方誌中都被隱去了,而且朱棣曾調集重兵在閩東佈防,這就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建文帝出逃寧德的可能性。

    明朝南京

    另外一個就是出逃青海說,2010年青海地方史學者曾發現了清康熙年間有關西北地區著名文史專家慕壽祺手記的記載,其中對建文帝的出亡情形作了十分詳細的記載,按其說法,建文帝是從南京逃出,途徑荊楚、滇南、巴蜀、甘肅等地,最後到達了青海樂都瞿曇寺。其後建文帝便在於地隱居下來,在五竹寺出家為僧。建文帝隱居此處的另一證據是明朝多位皇帝曾為瞿曇寺下達過勅喻,此外還在此地修建殿堂、調撥兵員等,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此處的經營。除了反映出明代對西寧地區的重視外,或許背後還與建文帝曾在瞿曇寺有關。

    參考文獻:

    楊知秋:《建文帝出亡雲南新證》,《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21卷第3期。

    楊淼林、楊慰:《建文帝圓寂青海樂都瞿曇寺考》,《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孫紹旭:《明建文帝出亡寧德考》,《史林》2016年第6期。

    成建三:《歷史記載:建文帝的下落》,《貴陽文史》2017年第1期。

  • 2 # 歷史三日談

    有人說建文帝朱允炆出家當和尚去了,後來朱棣還去看望過他;也有人說朱允炆跑到了南洋,隱姓埋名,過安穩日子去了;還有人說建文帝在大火中喪生。

    首先說第一種可能,說說為什麼這種可能性不大,朱棣、朱允炆兩人大打出手,雖然朱棣打出的是勤王、清君側的理由,說是削藩這事是因為朱允炆身邊小人的攛掇,這些人淨嚯嚯朱允炆辦壞事。

    需要都殺掉,以防朱允炆做出錯誤的判斷,但藉口這事,向來不能當真,不管朱允炆做的對錯,也輪不到朱棣來評判啊!

    更何況直接起兵相諫,皇帝都還沒太激動了,做為臣子的朱棣就亮出殺招了,這讓建文帝情何以堪。

    皇帝的權威何在?如果都這樣,皇帝都幹不攏了,發個號令總有人要打,還怎麼幹活?朱棣既然要反,斷不可能留後患,建文帝還能清心寡慾當和尚?真的很難想象!

    再說下南洋,朱允炆生活的年代是中國航海的盛世,鄭和七下西洋,把中國的航海事業推向了巔峰,但是朱允炆下南洋成真,那麼他就不會被朱棣取代了,這得有多深的心機才能把自己的未來安排的如此完滿,保證能夠到南洋。

    有這樣成熟的心智,朱棣反叛恐怕也就是毛毛雨了!

    因此,關於建文帝,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內亂中被火燒死,還必須是燒死,只有這樣以當時的技術才會毫無痕跡!

  • 3 # 長安陋巷窮書生

    謝謝邀請,哀莫大於心死,朱元璋,看朱棣不順眼是真,朱允炆,看朱棣不順眼也是真,朱允炆想搞死朱棣,只不過心不夠狠,剿賊不成反讓賊給勦了,皇位也丟了,為人臣,辜負了皇帝的重託,為人孫,辜負了祖父的重託,從天上掉到地上,沮喪,自責,伴隨終生,死活已經不重要了,如果非要問死活,大概是死了吧,畢竟朱元璋死沒死之前,算到朱允炆不行。就給朱允炆,留了後路,準備讓他去當和尚,無論死了還是當了和尚,就當忘了此生吧,不過鄭和下西洋,確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找建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一個人智商低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