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毋庸置疑的,家長不僅要承擔責任,而且接近於全責。
一個孩子選擇自殺,看起來是由某個偶然事件引發的,但是,實際上是眾多消極因素長期累積的結果,它會在某個時間點,由某個事件激發出來。
學生自殺事件,因為多數家長並不願接受更多的採訪,所以,很多自殺事件我們往往只知道結果,而很難弄清其根本原因。就拿最近的幾次事件我們來分析一下:
2019年4月17日,上海一17歲男孩白天與同學發生矛盾,晚上母親帶其回家,車行到盧浦大橋的時候,車停了下來。看影片,開車的母親下去讓坐在司機後面的兒子開門,兒子沒有開門,然後,母親剛剛進入駕駛的位置,兒子突然打開後門向橋邊跑去,母親追趕不及,孩子跳下了橋。然後,母親在橋邊捶胸痛哭。
有幾個疑點,我們分析一下,車為什麼會停下?而且並沒有停在邊道上,而是停在一條車輛急速行駛的中道上。母親為什麼下去拉車門,上車後又說了什麼。
設想一下當時的場景:這個孩子白天在學校打架,實際上這在職業學校是很平常的事情,本來就是學渣中挑出來的,不愛學習、脾氣很急是這部分人的特點。那位年輕的媽媽被“請”到學校後連讓老師訓斥帶賠禮道歉的折騰了一個下午,自然是窩了一肚子火。也不知道晚飯吃了沒有,帶著兒子回家,路上免不了一頓數落。逼急了,兒子要跳橋,母親就把車停在了橋邊,因為屬於急停,沒有來得及開到邊道上。下去,開車門要讓兒子跳。孩子原本是氣話,怎麼能真的下去呢?於是母親又回到車上,不知道又說了一句什麼激將的話,這下起作用了,孩子突然開車門跑向了橋邊......
這只是我的猜想,具體什麼情況,他的家人不會說,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件事情,明顯是其母親處理不當,致使孩子輕生。只要稍微緩一緩,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3月29日,四川遂寧一個15歲男孩喝農藥自殺。起因是他與一個男孩兒打架,老師罰他拔草,語文也沒有考好,老師就把這事告訴了家長,家長知道後與孩子發生了爭吵。這個孩子喝農藥自殺的時候,用手機錄了8分鐘的影片,意圖作為證據來個“死也不放過”老師。他之所以對老師“恨”,是因為白天的“打架”事件自認為不是“打架”,而是與同學玩,是老師錯怪了他。再加上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動員他上技校。這原本都不是事。但是,在三觀尚未形成的孩子心裡,卻覺得這事很大。老師不相信自己,回去後,家長也不相信,這就是與家長吵起來的原因。實際上,這是把孩子逼上絕路的一個催化劑。就像上面的那位年輕的媽媽一樣。如果作為家長,能夠很好的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幫助他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相信老師的“一面之詞”,那麼絕不會發生這樣令人傷痛的事情。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作為家長,對孩子該嚴厲就嚴厲,該溫和就溫和。家是愛的港灣,當家庭成員在外面受了傷,家就成了療傷的地方。
這是毋庸置疑的,家長不僅要承擔責任,而且接近於全責。
一個孩子選擇自殺,看起來是由某個偶然事件引發的,但是,實際上是眾多消極因素長期累積的結果,它會在某個時間點,由某個事件激發出來。
學生自殺事件,因為多數家長並不願接受更多的採訪,所以,很多自殺事件我們往往只知道結果,而很難弄清其根本原因。就拿最近的幾次事件我們來分析一下:
2019年4月17日,上海一17歲男孩白天與同學發生矛盾,晚上母親帶其回家,車行到盧浦大橋的時候,車停了下來。看影片,開車的母親下去讓坐在司機後面的兒子開門,兒子沒有開門,然後,母親剛剛進入駕駛的位置,兒子突然打開後門向橋邊跑去,母親追趕不及,孩子跳下了橋。然後,母親在橋邊捶胸痛哭。
有幾個疑點,我們分析一下,車為什麼會停下?而且並沒有停在邊道上,而是停在一條車輛急速行駛的中道上。母親為什麼下去拉車門,上車後又說了什麼。
設想一下當時的場景:這個孩子白天在學校打架,實際上這在職業學校是很平常的事情,本來就是學渣中挑出來的,不愛學習、脾氣很急是這部分人的特點。那位年輕的媽媽被“請”到學校後連讓老師訓斥帶賠禮道歉的折騰了一個下午,自然是窩了一肚子火。也不知道晚飯吃了沒有,帶著兒子回家,路上免不了一頓數落。逼急了,兒子要跳橋,母親就把車停在了橋邊,因為屬於急停,沒有來得及開到邊道上。下去,開車門要讓兒子跳。孩子原本是氣話,怎麼能真的下去呢?於是母親又回到車上,不知道又說了一句什麼激將的話,這下起作用了,孩子突然開車門跑向了橋邊......
這只是我的猜想,具體什麼情況,他的家人不會說,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件事情,明顯是其母親處理不當,致使孩子輕生。只要稍微緩一緩,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3月29日,四川遂寧一個15歲男孩喝農藥自殺。起因是他與一個男孩兒打架,老師罰他拔草,語文也沒有考好,老師就把這事告訴了家長,家長知道後與孩子發生了爭吵。這個孩子喝農藥自殺的時候,用手機錄了8分鐘的影片,意圖作為證據來個“死也不放過”老師。他之所以對老師“恨”,是因為白天的“打架”事件自認為不是“打架”,而是與同學玩,是老師錯怪了他。再加上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動員他上技校。這原本都不是事。但是,在三觀尚未形成的孩子心裡,卻覺得這事很大。老師不相信自己,回去後,家長也不相信,這就是與家長吵起來的原因。實際上,這是把孩子逼上絕路的一個催化劑。就像上面的那位年輕的媽媽一樣。如果作為家長,能夠很好的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幫助他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相信老師的“一面之詞”,那麼絕不會發生這樣令人傷痛的事情。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作為家長,對孩子該嚴厲就嚴厲,該溫和就溫和。家是愛的港灣,當家庭成員在外面受了傷,家就成了療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