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民國時代中國像清末一樣,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普通百姓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壓迫。

    清朝滅亡,竊取國家政權的是原清朝的重臣袁世凱,袁世凱來自於舊官僚隊伍,除了曾與他作對的政敵,袁世凱沒有對清末官員進行清算。

  • 2 # 墨o泉

    那麼,清朝滅亡會給老百姓帶來什麼呢?

    1、戰火不斷,民不聊生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追求的無非就是四個字:“小富即安”。有自己的幾畝地,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中國老百姓的最理想生活。

    然後一聲炮響,辛亥革命爆發。

    今天的我們,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可謂居功至偉。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戰火會無情地吞噬一切對生活的美好幻想,從此再也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所以,辛亥革命,打碎的不僅僅是清政府,還將百姓的生活打破了。

    有人說,清朝晚期割地賠款,最後的負擔還要加在老百姓頭上,所以推翻清政府就是解放了老百姓。

    然後呢?中華民國成立後,承認和列強的條約繼續有效。中國對日本的賠款一直到1938年中日開戰。

    百姓並沒有因為清朝滅亡而擺脫壓迫,反而更加嚴重。如果和平年代,老百姓勉強可以種地維持生計,那麼,革命爆發,這點希望也不復存在。

    你說,清朝滅亡對老百姓有什麼好?

    2、軍閥混戰、政出多門

    如果說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的狗腿子,成為壓在中國百姓頭頂的一座大山,那麼清朝滅亡後,這些大山就一生二,二生三,成為多座大山了。

    辛亥革命的成功,實質上是列強之間相互博弈的結果,博弈的結果就是清政府作為列強的狗腿子灰飛煙滅。然後呢?

    然後列強親自擼袖子上,扶持各個軍閥,在中國形成北洋軍閥割據的危險局面。

    而作為列強的代言人,軍閥之間必定不能相安無事,打仗是常事,是家常便飯。所以清朝滅亡後,中國隨即進入北洋軍閥割據的時代。

    而軍閥混戰,除了打碎了小農經濟的美好願望,更產生了海量的軍費負擔。要知道,軍閥打仗需要錢,需要人,這些從哪裡來,從老百姓中來。

    有些軍閥為了獲得優勢,不斷拉壯丁加入軍隊,社會日益凋敝。而為了湊軍費,這些軍閥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預支百姓的稅收,在1920年就收到了1960年。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改變中國軍閥割據的局面,相比於統一,列強更希望中國永遠四分五裂下去。

    所以,雖然清朝黑暗無光,但清朝的滅亡,對於老百姓而言,絕對不是好事。

    在歷史幾千年的長河中,每當改朝換代時,當政的人都要對前朝的皇族趕盡殺絕。因為舊朝的皇族總會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這對新朝而言,無疑是一種威脅。可是清朝滅亡了,為什麼沒有對清朝的皇室後代趕盡殺絕呢?

    清朝的皇族後裔是幸運的,而這一切全都要歸功於一個王爺,一個有遠見又非常識時務的一位王爺!載灃,光緒皇帝的弟弟,溥儀的生父,在光緒年間曾任軍機大臣,溥儀三歲登基後,被推上了監國攝政王的位置,做了三年中國的實際統治者,在風雨飄搖的清末,任何人掌權都改變不了什麼,因此載灃名聲並不好,被後人稱為窩囊廢、書呆子等。

    史書上對載灃的評價並不是很高,說他講話總是結巴,是一個優柔寡斷、懦弱無能類似於阿斗一樣的人物。不過也有些專家學者認為他的能力很強,是一個有如阿斗那般大智若愚的智者,因為他,大清皇族才能夠得以保全。

    載灃曾出國考察數年之久,深知封建專制必將被淘汰,溥儀即位後載灃當上攝政王大權在握。但是作為滿清第一位出使外國的親王,載灃的表現非常完美,展現出了與年齡完全不符的成熟和氣質。有理、有利、有節,使得原本想侮辱中國的德國皇室對其也是讚譽有加,他們認為載灃“慎重外交,不辱君命”。

    他甚至還謝絕了國內高階官員以及香港等地官員所預備的高規格迎送禮儀,其儉樸的作風贏得了國際輿論的一片讚譽。在辛亥革命爆發後,眼看大清要完已是板上釘釘的事,趁著還有後路果斷同意退位,免遭滅族之禍。

    宣統三年,載灃就意識到清朝大勢已去,便宣佈解散皇族內閣,將全部的權利都移交到袁世凱的手上,不久自己就隱退了,任憑天下掌握在誰的手中,不久張勳宣佈復辟,載灃不但沒有高興反而說張勳是在“胡鬧”。

    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下臺后皇族沒有受到迫害,這在中國歷史中絕對是不多見的,這要歸功於載灃在當攝政王期間的寬容政策和後來他的低調,試想如果當年載灃堅決抵抗,或下臺後不甘心積極參與復辟,也許他們面對的就是血風腥雨。有了這位王爺的幫助,可以說清朝是最幸運的皇族了,不僅沒有被趕盡殺絕,甚至還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霧天開車時應該注意哪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