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科李郎中
-
2 # 行善積德求懺悔
橈骨頭和橈骨頸緊挨著。顧名思義,橈骨頸肯定比橈骨頭細,所以環繞橈骨頸的環狀韌帶不會滑脫,也就是橈骨頭脫位。可是小孩子發育不完全,橈骨頸和橈骨頭粗細差不多,所以容易發生脫位,但也容易復位。
-
3 # 骨科醫生Spinal
首先我們來共同學習什麼是:橈骨小頭半脫位
橈骨小頭半脫位是小兒常見的日常損失,俗稱牽拉肘,多發生在5歲以內,以2-3歲最常見,牽拉肘,顧名思義,小兒手臂處於伸直位時,前臂旋前突然受到牽拉所致。
受傷原因絕大多數情況是小兒開始學會走路的時候,父母牽著孩子一隻手跨過路上障礙物時上提所致,臨床工作中偶有遇到父母冬天脫孩子多件內襯衣物時暴力拉扯或從床上、沙發上摔下所致
脫衣袖時暴力拉扯
學走路時上提手臂越過障礙物
孩子表現患兒會因為疼痛哭鬧,不讓家長觸碰脫位的地方,拿什麼東西都用另一隻手,患側手臂肘關節活動受限
孩子會因疼痛不肯使用患手
處理意見如果家長在照顧小孩的過程中,小孩因牽拉出現患手疼痛,哭鬧及不願使用患手這些情況(警記一點,若沒有牽拉病史,一般情況下不考慮橈骨小頭半脫位),大致能判定脫位可能,應立即醫院就診,完善檢查後若確定此脫位,則立即行脫位復位術
手法復位過程後繼注意事項復位後無需石膏固定,只需前臂吊帶固定1周即可,父母親在日常照顧小孩(5歲以下)的過程中需避免可能引起脫位的上述危險動作。
-
4 #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橈骨小頭半脫位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由於橈骨頭髮育尚不完全,環狀韌帶薄弱,當腕,手被向上提並旋轉時,橈骨小頭脫出薄弱的環狀韌帶發生脫位。
診斷:有手腕向上提拉的受傷史,家長在發現小孩不能獲得上肢,尤其是不能摸耳朵,撿地上的東西,並讓其活動是發生哭鬧等要注意。
治療:不用麻醉就可進行手法復位。一手握腕部,一手托住肘部,拇指擠壓橈骨頭,肘關節屈曲90°,並前臂旋後,旋前反覆數次。復位成功標準是:聽到輕微的彈響聲,小孩活動正常。切記懸吊制動一週,大多家長容易忽略造成反覆脫位。
注意:門診遇到的一個特殊情況請大家注意:一個小孩出生後一側上肢不能活動,過幾天能活動了家長以為小孩就這樣沒重視,結果一拖就是17年,現在小孩一側上肢沒辦法梳頭,提東西。小孩講這幾年受到同學們冷嘲熱諷,嘲笑他殘疾,使其心裡很是自卑。其實這就是早期橈骨小頭半脫位,要是早能發現就沒現在這麼複雜了。
回覆列表
橈骨小頭半脫位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多為家長牽拉前臂導致的。一般是牽拉後孩子手臂出現疼痛,不願意活動。
脫位機制
橈骨頸部環狀韌帶是一片薄弱的纖維膜,當小兒前臂牽拉提起時,橈骨頭向遠端滑移,恢復原位時,環狀韌帶上半部不及退縮,卡壓在肱橈關節內形成了所謂的橈骨頭半脫位。
復位方法
復位手法就是解除環狀韌帶上半部的卡壓。一手控制住肱骨內外上髁部,另一個手使前臂極度旋前或旋後再屈肘,復位時有入臼聲,或者入復位感,當然也有復位感覺不明顯的,可以讓孩子將手臂舉起來。舉起來沒有疼痛說明覆位成功。這個基本上沒有復不上的。
注意事項
復位後注意不可用力牽拉孩子前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