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合書友會

    沒有權利之爭,依我看就後勤部長和前沿將軍的矛盾關係!不在同一個現場是無法理解對方的作為的。一邊看到的是農民負重前行,一邊看到的是家國天下興亡。角度不同對待問題的方式就不同。從諸葛亮找李嚴喝交心酒時就流漏出來了,不是李嚴做得不好,實在是壓力太大。無法平復心情,只好想辦法做減法,誰知斷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二人同是託孤重臣,雖有業務交接,但沒有權利之爭。

  • 2 # 趙先森sir

    亮必要嚴懲李嚴,劉備死後,益州名義上是歸了蜀漢,可是政權是不穩固的,地方的許多世族是不認的,李嚴不聽,處處叫板,諸葛亮那就行使丞相的權利了。劉備託孤是千古佳話,諸葛即為首輔,那義不容辭,不收拾李嚴,那麼類似李嚴的這群人還要出來搞事。震懾這些人,必須殺雞儆猴。

  • 3 # 嶷山腳下

    諸葛亮和李嚴的權力之爭有兩個原因:

    一是外來勢力和本地勢力之爭。

    諸葛亮是外來勢力的代表,協助劉備進去西川,雖然表面上蜀國內部一團和氣,但是劉璋在四川經營多年,還是有一些名望和根基。李嚴能活下來雖然是有才華,但更多的是為了安撫當地的勢力,意思是我只要當地的大權,你們的利益我還是保護的,李嚴代表當地勢力擁護劉備,這對劉備的建國是有功勞的。但是梟雄劉備死後,以李嚴為首的當地勢力就要出來爭奪話語權,延誤軍糧未必不是一種試探。

    二是同是託孤重臣之間的權利爭奪。

    劉禪還比較年輕,能力和威望不足以壓制下面所有的人。劉備看的比較明白。就讓以李嚴為代表的當地勢力和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外來勢力互相制約,劉禪穩坐釣魚臺。但是事態是不斷變化的。以諸葛亮為代表的主戰派也主要是外來派要北伐打敗魏國,建立更大功績。但是明眼人就能看出來很難。以李嚴為代表的本地勢力沒必要跟他們玩,只要自己日子過的安穩就行。所以兩派之間的相互爭奪不可避免。諸葛亮搞定了李嚴之後,當地勢力基本上就沒脾氣了。

    兩股勢力表面上是競爭,但是發展到最後未必不會成為你死我活,到時候加上外來勢力的干預,蜀國的存亡都是問題。

    諸葛亮明白,內部不安,外有強敵,必須穩定壓倒一切,作為政治老手的諸葛亮,只有搞定了李嚴,才能繼續北伐,才能有希望與後勁強大的魏國相爭,取得有利地位。

  • 4 # 那一曲花瓣雨

    劉備的想法很簡單,行政歸諸葛亮,軍事歸李嚴。然後兩個人可以互相制約,這樣劉禪可以坐穩。劉備知道劉禪的能力平庸,所以不能讓能臣一個人掌控全域性,否則有可能在蜀國重演漢朝的事情。

    但是,問題在於劉禪對於蜀國的未來兩眼一抹黑,怎麼平衡三大集團?怎麼解決少數民族問題?怎麼抗衡魏國?怎麼聯絡吳國?對於這些即使劉備都頗感吃力的事情,對於劉禪來說簡直是要了卿命。

    所以,除非李嚴和諸葛亮有一個共同認可的發展模式,並在這個模式下各司其職且沒有爭議。否則,權力合二為一是必然的趨勢。

    諸葛亮在行政能力上遠勝于軍事能力,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務院總理的料子。劉備帶著龐統去開拓川中,而讓諸葛亮留守荊州,就是看中諸葛亮的沉穩謹慎。讓諸葛亮負責行政,也是充分考慮到發揮他的特長。

    那麼李嚴輸在哪裡呢?

    劉備讓李嚴負責軍事,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李嚴的性格獨立和忠於劉備。李嚴的人緣幾乎和性格孤傲的關羽一樣,和三大集團幾乎沒有人緣。讓一個忠於劉禪且不善交際的掌握軍權,自然讓劉備放心。在於劉備看來,除了劉禪動手,否則其他人沒法動搖李嚴的地位。說白了就是,李嚴沒有能力串聯下面人造反,下面人也沒法扳倒李嚴。

    這個人事安排可能真心是劉備死前考慮最周密的辦法了。

    於是,隨著時間推移,諸葛亮總理越來越得到大家認可,二選一抱大腿,一個油鹽不進一個親民忠君愛國,自然沒啥爭議。關鍵還在於諸葛亮會充分考慮各大集團的利益,且本人還不貪,這樣的領導誰不喜歡?諸葛亮一輩子幾乎沒有什麼政敵,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罕見的。

    所以,李嚴要麼自己退休,要麼被彈劾下臺,不是諸葛亮的意圖,而是整個蜀國所有人的想法。說白了就是李嚴逐漸成了人民公敵,即使李嚴確實沒有做什麼人神共憤的事情。

    換言之,在政治上沒有好壞對錯的概念,而是適合不適合。顯然,當時的李嚴不適合,所以只能接受被下臺的結局。

    但是,李嚴下臺並不是諸葛亮的意圖,這是毋容置疑的。

  • 5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諸葛亮與李嚴意見分岐。諸葛亮對此已不以為然,你李嚴要怎麼搞就怎麼搞反正蜀漢已病入膏亡。諸葛亮連宦官黃皓干政也不管了。他維一是生前保得劉禪江山不滅,其次都不在他的理想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體大便什麼樣算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