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春風化雨

    如何讓我的語文課堂更精彩?方法和策略很多,這裡說一點,就是課堂教學中的“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於漪老師曾經這樣說過:“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學習願望。”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溝通,抓住學生的“心”,鼓起學生樂學的風帆?我常採用的方法是:

    1、駕馭教材以冶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作品的核心,作品是情的結晶。教師應以課文為載體,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撞擊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如《最後一課》中的悲壯濃郁的愛國情,《金盃之光》中的團結拼搏的報國情,《堅強的戰士》中的視死如歸的愛黨情……教師把握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體會、領悟、反思,學生的心靈必將隨之震動,情感必將隨之勃發,真誠、真情、真感必將隨之油然而生。這該是課堂教學多麼美妙的境界。

    2、先聲奪人以激情。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緊密相聯絡的,情感對學生的認識活動有很重要的影響。怎樣開啟學生情感的窗戶,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撥動學生胸中的情弦,精心設計一堂課的開場白是重要一環。教《背影》時,筆者運用了這樣的導語: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曾寫過讚美父愛母愛的名詩佳篇,如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首頌揚母愛的詩篇膾炙人口,歷久傳誦,但稱得上情摯意濃、催人淚下的,當推朱自清那父愛子、子念父,父子情深的《背影》,它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I心。寥寥數語,如投石擊水,從感情上激發了學生感悟課文的興趣。

    3、聲情並茂以誘情。在課堂教學中,以文為依託,以讀為媒介,以情感染人、影響人、薰陶人。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深沉處還它個深沉,歡悅處還它個歡悅,似滔滔江河,如涓涓泉水,像幽幽琴聲,若融融春光,把書面的無聲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藝術。教師讀中含情,讀中融情,讀中寓情,讀中誘情;學生在聽中悟情,聽中入情,叫中動情,聽中生情,達到水乳交融、和諧共振的境界。教《一月的哀思》,當我以悲痛、深沉、緩慢的語調讀完全文時,自己已是聲音哽咽,熱淚盈眶。臺下的學生也不禁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此時,文章情、教師情、學生情完全共鳴了,周總理魂系中華的高風亮節、鞠躬盡瘁的魏巍形象已深深銘刻在學生的心中,獲得了“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效果。

  • 2 # 笨笨潮爺1

    本不想說,我的語文課教得也不好。簡單說幾句。

    關於語文課的教學,我只想問一句,語文教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不想百度,不想抄答案。應該是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學習漢語的字詞句,領悟文字的奇妙。學會閱讀,寫作及運用。

    我只想說下對“多媒體教學”的看法,現在不少學校的老師,在教學中熟練地運用多媒體,並把它實踐在教學中。課堂上燈光四射,五光十色,美則美矣。但實際效果如何呢?我沒有看到有關研討報告及資料。

    我的看法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我總認為,在教學中,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過多地插入多媒體,效果並不佳,也是不適當的。當堂喝采,興奮,往往課後即忘。當然,或許正合專家,大咖之意。

    請注意,我用了“過多”這個詞。我不是反對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只是眼下對如何運用”多媒體”,將“多媒體”的功能的誇大,提一點質疑罷了。也許我落伍了。敬請高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達“文筆好”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