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226846911
-
2 # 財經者思
有,而且還不少,很多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保息了,但是實際卻在“變相”完成保本保息的承諾!
資產新規,打破剛性兌付我們都知道,資產新規釋出以後,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再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要打破剛性兌付的“慣例”!換句話說,即使是銀行理財產品,也不再承諾“穩賺不賠”了,理論上都有存在損失的可能!
但是,在實際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為了“金字招牌”,會不斷推出各種風險等級較低的投資理財產品,“變相”達到“保本保息”的效果!比如,銀行“活期+”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定期理財等,都是本金安全程度較高、收益十分穩定!
銀行“活期+”、定期理財產品商業銀行的活期(或定期)理財產品,就是一個變相保本保息的典型例子!比如,招商銀行“朝招金、日日盈”理財計劃,隨時可交易、當日可計息、支援快速贖回,5萬元起購,預期年化收益可達到3.53%。
此理財就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雖說商業銀行是不會承諾保本保收益的,但卻達到了“保本保收益”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其會主要投向於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等流動性較好、收益穩定的固收類產品,產品本身出現本金虧損、收益變動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可以變相達到“保本保收益”!
結構性存款銀行結構性存款屬於比較特殊的理財產品,但也能達到“保本保收益”的目的!結構性存款,簡單說就是“銀行存款+期權”,前者確保本金安全及保底收益,後者追求的是較高的投資回報!
比如,支付寶引進的廊坊銀行的友e盈結構性存款2018037期,產品期限181天,1000元起購,參考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00%(保底利率1.88%+浮動利率3.12%)。大部分資金存放於銀行存款,就可以變相達到“保本保息(1.88%)”的效果。
-
3 # 憑海聽濤43939173
有。之前的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相信大家有所瞭解。這裡不再贅言。現在的結構性存款是保本保息的。很多銀行都宣傳其保本金,保收益的。收益是區間浮動的。即使是最低收益也比同期定期存款高。由於是剛推出不久的產品,很多銀行都是高檔予以兌付的。
-
4 # 厚金說
商業銀行雖然在最新的“銀行理財不再保本”的規定中,實際上還是有著變相保本的途徑。但對於保息來說,更多的理財產品將保息便作為了浮動收益。也存在保息一說,但相關的產品很少。但對於“保本又保息”的產品而言,只能是存量理財產品,而新上市產品不能再以“保本又保息”進行劃分、宣傳。
其實在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雖然沒有規定為“保本保息”,但對於銀行產品來說,安全係數是過關的,畢竟一層一層的管理、查驗、核算、分析的經過,安全係數高於其他金融機構。達標了也是很高。就算是非保本、非保息的情況之下,出現“爆雷”的機率也是低的。
風險低不代表沒有風險。通常理財會劃分5個等級的風險標識,一般中低風險以下的理財產品,雖然年化利率存在浮動,但對應的完成也是沒有多大的問題。
其實,浮動年化利率也並不是不好,也是存在年化利率高於宣傳年化利率的情況。並且現在銀行逐步推出“活期+”的理財方式,也就是貨幣基金,且能夠達到隨存隨取隨收益的程度,年化收益率雖然達不到理財的水平,但對於活期理財來講是一件極大的“福利”。就年化收益率也是浮動的,但從方式上已經出現了改變。
商業銀行的“保本又保息”的產品,現在市面上出現的“保本、保息”基本為存量產品,屬於過度階段。新理財產品以及過度階段結束以後“保本又保息”的產品也就不再存在了。對應的就需要詳細的理解理財產品中5個等級的風險標識,更好的識別風險的存在。
-
5 # 愛講大實話的黃小黃
有結構性存款就是一種典型的可以實現保本保息的產品,但它的收益可能是浮動的。
它的操作原理就是先用大部分的資產投資一個固定收益的,如存款類的產品,保證一個最低收益。
然後再用剩餘的資產去投資一個金融衍生品,比如,掛鉤的指數,期權產品等。
所以是可以保證保本保息的。
回覆列表
商業銀行現在還是存在保本保息的產品,包括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部分R1型別的理財),現有的很多銀行理財,銀行都在做暗中兜底。
為了減小風險,逐步去剛兌,理財產品保本保息的會越來越少。
銀行存款少於50萬,適用於存款保險制度,是保本的,沒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