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說的情況也可能是震顫麻痺症,建議到醫院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檢查確診。以下是震顫麻痺症臨床表現及治療,希望有所幫助。 震顫麻痺又稱帕金森氏病。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痺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肌強直、震顫和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特徵。原發性的震顫麻痺至今仍病因不明,而由腦血管病、腦炎等已知原因所引起者,則稱為震顫麻痺綜合徵。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男多於女。據其臨床特徵,本病可歸屬於中醫學"顫證"、"痙證"等病證範圍。 診斷要點: 中年以上,緩慢起病,呈進行性發展。有節律性地震顫,肌張力增強及運動遲緩的臨床表現,即可做出臨床診斷。疑難病例可做肌電圖以進一步確診。 >治療: 口服安坦,每日1~2毫克,以後每3~5日增加2毫克,至療效最好而又不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為止,一般每日不超過10毫克,分3~4次服,須長期服用,藥物誘發的錐體外系反應,第1日1毫克,以後視需要及耐受力逐漸增加至5~10毫克。老年人對本藥可更敏感,應酌情減量。也可用心寧美(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口服,初劑量為1片,1日3次,直到劑量遞增至每日8片。 中藥治療: 1.肝腎不足 表現:震顫較重,日久不愈,伴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腰痠腿軟,肢體麻木,或筋脈拘急,動作笨拙等症。舌體偏瘦,舌暗紅、少苔,脈細弦或沉弦。 中成藥: ①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2次。 ②天麻蜜環菌片,每次3片,每日2次,2方合用,均用溫開水送服。 食療: 天麻15克,鉤藤15克。2味煎湯去渣,入杞子30克,粳米120煮粥,後入冰糖20克 2.氣血兩虛 表現:肢體顫振日久,程度較重,伴面色無華,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頭 暈眼花。舌體胖,邊有齒痕,舌質淡暗,或挾有瘀點,脈細弱。 中成藥: ①養血榮筋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②妙濟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 黃芪60克,當歸15克,無毒蛇肉200克,生薑3片。先煎黃芪、當歸,去渣,以藥液燉蛇、姜,後入油、鹽,飲湯吃肉。 3.痰熱動風 表現:顫振或輕或重,尚可自制。常兼胸脘痞悶,頭暈,煩熱口乾,咯痰色黃,或多汗。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中成藥: ①化痰透腦丸,每服6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下。 ②千金化痰丸,每服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 痰竹瀝、粟米各半,先將粟米煮粥,粥成下竹瀝,攪勻食,每次服用30克,每日2~3次。 家庭自療: 1.按摩: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自印堂穴開始沿兩側眉毛到太陽穴往返摩擦,同時把分推的起始部位沿額的正中線逐漸向上移至髮際。然後,用拇指指腹分推頭部兩側,從前上方到後下方往返操作10餘次。然後再將五指分開,拇指放至太陽穴,小指放至風府,其餘手指等寬分開,按揉2~3分鐘。其後用手掌根沿鎖骨下橫擦前胸部,並逐漸向下移至第十二肋,往返操作,以透熱為度。緊接著橫擦肩背部,並逐漸向下移至腰部,均以透熱為度。病人仍保持坐位,身體略向前傾,並用兩肘支撐在大腿上,施術者面對面站立,用手掌根部從大椎直擦到腰骶部,以透熱為度。緊接上法,自腕關節直擦至肩腋部(內外側均擦),以微熱為佳。然後,拿揉上肢內外側,從上到下重複3~5次。最後大幅度搖動肩關節。總共治療時間約15分鐘,每日1次,連續按摩10~15次。 2.保健功法①堅持早晨散步,散步前,先稍微休息一下,兩眼平 視正面遠方的目標,凝視片刻,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暢。大口吐氣3次後,用鼻深長吸氣。吸第1口氣時,象咽食物一樣嚥到胸前;吸第2口氣時,用意念送到腹部丹田處;深吸第3口氣,用意念送到腳部 ,沉下去,然後靜一下。②散步前先站立好,頸部要正直,下頦內收,松肩,先連續吸3口氣,每吸一口氣時腹向內收縮一下,同時提肛,提睪丸。然後用口猛力撥出。全身放鬆後,開始向前邁步行進。走時逍遙自在。每走一步,用鼻吸氣一次,同時默唸1個數字。向前走8步,連續吸氣8次。吸氣時用鼻猛力吸。要短而粗,錚錚有聲。第9步時停止不動,用鼻吸氣,稍做休息,然後再做。如此反覆練習,堅持如一。老年體弱者,以自然呼吸為主,可增強意念呼吸。 生活提示: 本病病程較長,要堅持綜合治療,更要注意調護。即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悲鬱怒等不良精神刺激,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及辛辣助火之品。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氣功、太極掌、體操等,這對本病的康復相當重要。
你所說的情況也可能是震顫麻痺症,建議到醫院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檢查確診。以下是震顫麻痺症臨床表現及治療,希望有所幫助。 震顫麻痺又稱帕金森氏病。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痺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肌強直、震顫和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特徵。原發性的震顫麻痺至今仍病因不明,而由腦血管病、腦炎等已知原因所引起者,則稱為震顫麻痺綜合徵。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男多於女。據其臨床特徵,本病可歸屬於中醫學"顫證"、"痙證"等病證範圍。 診斷要點: 中年以上,緩慢起病,呈進行性發展。有節律性地震顫,肌張力增強及運動遲緩的臨床表現,即可做出臨床診斷。疑難病例可做肌電圖以進一步確診。 >治療: 口服安坦,每日1~2毫克,以後每3~5日增加2毫克,至療效最好而又不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為止,一般每日不超過10毫克,分3~4次服,須長期服用,藥物誘發的錐體外系反應,第1日1毫克,以後視需要及耐受力逐漸增加至5~10毫克。老年人對本藥可更敏感,應酌情減量。也可用心寧美(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口服,初劑量為1片,1日3次,直到劑量遞增至每日8片。 中藥治療: 1.肝腎不足 表現:震顫較重,日久不愈,伴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腰痠腿軟,肢體麻木,或筋脈拘急,動作笨拙等症。舌體偏瘦,舌暗紅、少苔,脈細弦或沉弦。 中成藥: ①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2次。 ②天麻蜜環菌片,每次3片,每日2次,2方合用,均用溫開水送服。 食療: 天麻15克,鉤藤15克。2味煎湯去渣,入杞子30克,粳米120煮粥,後入冰糖20克 2.氣血兩虛 表現:肢體顫振日久,程度較重,伴面色無華,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頭 暈眼花。舌體胖,邊有齒痕,舌質淡暗,或挾有瘀點,脈細弱。 中成藥: ①養血榮筋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②妙濟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 黃芪60克,當歸15克,無毒蛇肉200克,生薑3片。先煎黃芪、當歸,去渣,以藥液燉蛇、姜,後入油、鹽,飲湯吃肉。 3.痰熱動風 表現:顫振或輕或重,尚可自制。常兼胸脘痞悶,頭暈,煩熱口乾,咯痰色黃,或多汗。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中成藥: ①化痰透腦丸,每服6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下。 ②千金化痰丸,每服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 痰竹瀝、粟米各半,先將粟米煮粥,粥成下竹瀝,攪勻食,每次服用30克,每日2~3次。 家庭自療: 1.按摩: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自印堂穴開始沿兩側眉毛到太陽穴往返摩擦,同時把分推的起始部位沿額的正中線逐漸向上移至髮際。然後,用拇指指腹分推頭部兩側,從前上方到後下方往返操作10餘次。然後再將五指分開,拇指放至太陽穴,小指放至風府,其餘手指等寬分開,按揉2~3分鐘。其後用手掌根沿鎖骨下橫擦前胸部,並逐漸向下移至第十二肋,往返操作,以透熱為度。緊接著橫擦肩背部,並逐漸向下移至腰部,均以透熱為度。病人仍保持坐位,身體略向前傾,並用兩肘支撐在大腿上,施術者面對面站立,用手掌根部從大椎直擦到腰骶部,以透熱為度。緊接上法,自腕關節直擦至肩腋部(內外側均擦),以微熱為佳。然後,拿揉上肢內外側,從上到下重複3~5次。最後大幅度搖動肩關節。總共治療時間約15分鐘,每日1次,連續按摩10~15次。 2.保健功法①堅持早晨散步,散步前,先稍微休息一下,兩眼平 視正面遠方的目標,凝視片刻,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暢。大口吐氣3次後,用鼻深長吸氣。吸第1口氣時,象咽食物一樣嚥到胸前;吸第2口氣時,用意念送到腹部丹田處;深吸第3口氣,用意念送到腳部 ,沉下去,然後靜一下。②散步前先站立好,頸部要正直,下頦內收,松肩,先連續吸3口氣,每吸一口氣時腹向內收縮一下,同時提肛,提睪丸。然後用口猛力撥出。全身放鬆後,開始向前邁步行進。走時逍遙自在。每走一步,用鼻吸氣一次,同時默唸1個數字。向前走8步,連續吸氣8次。吸氣時用鼻猛力吸。要短而粗,錚錚有聲。第9步時停止不動,用鼻吸氣,稍做休息,然後再做。如此反覆練習,堅持如一。老年體弱者,以自然呼吸為主,可增強意念呼吸。 生活提示: 本病病程較長,要堅持綜合治療,更要注意調護。即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悲鬱怒等不良精神刺激,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及辛辣助火之品。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氣功、太極掌、體操等,這對本病的康復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