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634年)十月,新宮建設開始。起初大明宮取名為“永安宮”,意求太上皇李淵長永安泰。貞觀九年(635年)正月,新宮更名為大明宮。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年界七旬的唐高祖李淵駕崩於長安大安宮寢殿內,大明宮建設隨即中止。此次建設時間僅持續半年有餘,按唐代殿堂營作,一般是先備料,後施工,石構件和木材的材質運輸及磚瓦的燒製,都很耗費時間,還要避開農忙季節,且李淵病逝十餘年間,不見有使用大明宮的記載,可以推測此次工程無多大建樹。大明宮的基本格局並非在貞觀時期形成。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常年居住在太極宮內。一直體弱多病的他又患上了風溼病,史書載“風痺”。因太極宮地勢低下溼揪,高宗不堪忍受疾病之苦,於是大明宮的修建再次提上日程。時隔二十八年,龍朔二年(662年),大唐舉全國之力再興土木營建大明宮。“遣司稼少卿梁孝仁監造”[27],“命徵盤石之匠,下荊揚之材,操斧執斤者萬人,涉債礫而登崔鬼;擇一干於千木,規大壯於喬枚”。由於皇帝的緊急需要,工程開展十分迅速,“(龍朔二年)六月七日,制蓬萊宮諸門殿亭等名,至(龍朔三年)二月二日,稅十五州率口錢,修蓬萊宮[29],減京官一月傣,助修蓬萊宮,(龍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移仗就蓬萊宮新作含元殿,二十五日,始御紫震殿聽政,百僚奉賀,新宮成也”。新宮的修建僅用了十個半月的時間,可謂神速。同時在大明宮丹鳳門南面,闢丹鳳門大街。“置宮後,分詡善、永昌各為二坊”,“街廣一百三十步,南北盡二坊之地,南抵永興坊北門之東”。此次建設,奠定了大明宮的基本建築格局。大唐皇室從太極宮遷入大明宮,開啟了大明宮做為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貞觀八年(634年)十月,新宮建設開始。起初大明宮取名為“永安宮”,意求太上皇李淵長永安泰。貞觀九年(635年)正月,新宮更名為大明宮。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年界七旬的唐高祖李淵駕崩於長安大安宮寢殿內,大明宮建設隨即中止。此次建設時間僅持續半年有餘,按唐代殿堂營作,一般是先備料,後施工,石構件和木材的材質運輸及磚瓦的燒製,都很耗費時間,還要避開農忙季節,且李淵病逝十餘年間,不見有使用大明宮的記載,可以推測此次工程無多大建樹。大明宮的基本格局並非在貞觀時期形成。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常年居住在太極宮內。一直體弱多病的他又患上了風溼病,史書載“風痺”。因太極宮地勢低下溼揪,高宗不堪忍受疾病之苦,於是大明宮的修建再次提上日程。時隔二十八年,龍朔二年(662年),大唐舉全國之力再興土木營建大明宮。“遣司稼少卿梁孝仁監造”[27],“命徵盤石之匠,下荊揚之材,操斧執斤者萬人,涉債礫而登崔鬼;擇一干於千木,規大壯於喬枚”。由於皇帝的緊急需要,工程開展十分迅速,“(龍朔二年)六月七日,制蓬萊宮諸門殿亭等名,至(龍朔三年)二月二日,稅十五州率口錢,修蓬萊宮[29],減京官一月傣,助修蓬萊宮,(龍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移仗就蓬萊宮新作含元殿,二十五日,始御紫震殿聽政,百僚奉賀,新宮成也”。新宮的修建僅用了十個半月的時間,可謂神速。同時在大明宮丹鳳門南面,闢丹鳳門大街。“置宮後,分詡善、永昌各為二坊”,“街廣一百三十步,南北盡二坊之地,南抵永興坊北門之東”。此次建設,奠定了大明宮的基本建築格局。大唐皇室從太極宮遷入大明宮,開啟了大明宮做為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