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來筱
-
2 # 實體企業零成本策劃
胃部不適的地方!後背相對應的脊椎兩邊旁開一食指的地方!肯定能找到痠痛點!揉開症狀就可大幅度減輕!然後配和溫敷!按揉時間一分半即可!
-
3 # 劉閣大夫
現在高節奏的生活以及高強度的工作都會讓許多人的飲食很不規律,許多人因此出現了胃部的疾病。
胃脹氣的原因 胃脹是指病人感覺胃脘撐脹,外觀又有脹滿的形態表現的一種病症,可同時伴有胃脘疼痛、噁心、嘔吐、不能進食等臨床表現。引起胃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憂思、惱怒、生氣等負面情緒會對胃造成一定損傷。
2.飲食不衛生。有些病菌於腸道中會產生毒素,造成急性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3.飲水量太少或纖維素食物進量太少造成便秘、脹氣。
4.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定時不定量會造成腸道過於飢餓或過於飽食,導致腸道動 作異常,長期可以使胃腸負擔過重。
5.吃的太油膩,造成腸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腸道菌群改變,不利於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膩食物攝入過多,體內脂肪酶和蛋白酶就會不堪重負,直至耗竭。
6.吃的太快。會使咀嚼不到位,造成消化液和食物不能充分攪拌混合,因而不能進行充分的消化分解,對腸道造成傷害。
7.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生理功能就是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
胃酸的緩解治療方法有
腹部穴位按摩
用中指分別按揉中脘、神闕、氣海、關元穴,每穴1~3分鐘,以感覺溫熱舒暢、打嗝或排氣為好。
2.掌摩腹部
以掌心置於胃脘部或臍周,沿順時針方向摩腹3~5分鐘,以透熱為度。然後稍用力下壓腹部10~20次。
3.點穴
點按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豐隆等穴。每穴1~2分鐘。點按後宜用揉法,避免氣血積聚。
4.熱敷
腹部發涼、腹脹、便溏、喜暖喜按者可用熱水袋、熱水瓶等發熱的物體置於腹部,以溫經散寒,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氣體排洩。
5.灸法
用燃燒的艾條或艾灸盒對準相關的穴位,進行燻烤,或用薑片置於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相關的穴位,再用燃燒的艾絨置於薑片上燻烤,可起到溫經散寒、扶助陽氣等作用。
消化能力較弱者,常食稀軟少渣食物是避免胃脹氣的最佳選擇。
中醫如何治療胃脹
1.《醫醇剩義·脹》:“胃為水谷之腑,職司出納。陰寒之氣上逆,水谷不能執行,故脹滿而胃痛。”
2.針灸治療胃病通常能夠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臨床上選用區域性取穴與遠端取穴同時配合的方法。主穴:中脘、下脘、天樞(雙)、內關(雙)、合谷(雙)、足三里(雙)、中極及阿是穴。
3.針刺得氣後,電針20分鐘。拔針後行腹部刮痧,首先沿腹部前正中線和兩側線從上至下循刮,不可過度用力,以出現紅暈,患者腹部有熱感即可停止(切記不可盲目追求“出痧”)。刮痧後再配以腹部拔罐,主穴:中脘、下脘、天樞(雙)、中極及阿是穴,10分鐘後起罐。
4.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腹部肌肉鬆軟,所以進針時可使用舒張進針法或提捏進針法,醫者要儘量做到快速進針以減少病人痛苦。另外,由於患者採取仰臥位,可看到醫生針刺治療的全過程,所以儘量使用一寸針,減少患者的恐懼感。
治療胃酸過多的中藥方
1. 吳萸3克、黃連3克、牡蚣9克、滑石9克、石決明9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分服。
2. 神曲、厚撲各6克,陳皮5克,黃連2克,枳實3克,豆蔻3克,雲苓9克,雞內金6克,薯蕷12克,龍膽草1.5克,甘草3克,一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回覆列表
飯後反酸脹氣肚子難受,我也有這種情況,但身體把氣排除就會舒服了,打嗝或排氣(:-D)後會舒服一些。內關穴是常用的健胃穴,合谷穴也可以試試。我剛開始按合谷穴時很痛,時常按一按,慢慢就不痛了。不過孕婦不適合用,自己用還是要有一些相關知識,最好聽醫生的。胃不好還是要養,少量多餐是很好的方法,按時用餐,不過飽,餓了也要及時墊一下,慢慢就能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