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秀雲涵天

    《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中期影響比較大的三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就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和社會影響而言,《聊齋志異》遠勝過後兩者。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思想內容方面

    全書中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最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精神。如《嬰寧》、《蓮香》、《鴉頭》等。

    2 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如《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等。

    3 揭露現實政治的腐敗和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如《促織》、《席方平》、《夢狼》等。

    藝術成就方面——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

    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青鳳、嬰寧、連瑣,席方平等。

    2 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如《西湖主》等。

    3 善於透過描景狀物營造特殊的氛圍、境界烘托人物形象。如《嬰寧》。

    社會影響——風行天下,萬口傳誦

    作品問世,風行一時,模擬作品紛紛出現。如《諧鐸》、《夜譚隨錄》、《螢窗異草》等。

    《閱微草堂筆記》

    作者紀昀,字曉嵐,少年得志,官至禮部尚書,是乾、嘉時期“位高望重”的學者。《閱微草堂筆記》在乾、嘉年間影響最大。

    與《聊齋志異》最大的區別如下:

    體制上有意和《聊齋志異》對立 ,模仿古代筆記小說,記事簡要,多所議論,大大降低文學意味。內容上所記見聞要“不乖於風教,有益於勸誡”,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

    所以,其成就主要如魯迅先生所說:“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不如《聊齋志異》。

    《子不語》

    作者袁枚,內容大多是些僅供無聊消遣的神鬼怪異之談 ,思想價值不高,正如他本人自述其創作動機說:“文史無以自娛,乃廣採遊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 2 # 文史探微

    看到這個問題,會心一笑,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人將三部清代康乾盛世的短篇小說集及其作者,進行比較。有個段子:

    下面有請“康乾夜話”的三位嘉賓上場

    蒲松齡:“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尋找”

    袁枚:“找到不如找不到,我作秀我快樂”

    紀昀:“二位老弟,這都是意識啊。

    ▲袁牧

    三人中間,蒲松齡(1640-1715)年齡最大,他去世以後,袁牧(1716-1797)、紀昀(1724-1805)相繼出生。論官職,紀昀最大,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任官50餘年。袁牧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南京)小倉山下隨家倉築隨園,徜徉於山水煙霞之中,吟詩作文。

    ▲蒲松齡故居“聊齋”

    蒲松齡一生布衣,幾近窮困潦倒。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則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援例為歲貢生。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一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

    這三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均出自於封建社會登峰造極的康乾盛世。三人因身份不同,故事取材也略有差異。

    ▲袁牧《子不語》

    袁枚的《子不語》並無明確的思想傾向,只是記錄了許多奇特怪異的傳聞故事,並不做評論;但作者詼諧而放達的性格和反對舊傳統的思想,仍時時有所流露,如嘲諷假道學和腐儒、主張人慾合理等,對官吏的貪暴也多有譏刺。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子不語》,說“其文屏去雕飾,反近自然,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自題‘戲編’,得其實矣。

    ▲紀昀與《閱微草堂筆記》

    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雖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但其意在勸善懲惡。其記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這些志怪的描寫來折射出當時官場腐朽昏暗墮落之百態。文尾總會添上兩句評說,用一種衡平的語氣來評斷其故事來龍去脈、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達理之處。雖然這些評語也耐人尋味,令人深思,但也有直白說教之嫌。

    ▲蒲松齡《聊齋志異》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藉由神鬼故事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具有強烈批判現實主義色彩。在作品的取材和主題的表現上,是以小見大;故事情節曲折多變,引人入勝;結構嚴謹緊湊,描寫的生動細緻、人物形象逼真傳神。

    ▲《聊齋志異連環畫之王六郎》

    論社會意義、藝術成就、傳播影響力,無疑,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最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弟大半夜在我的房間用我的電腦打遊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