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供養菩薩 敦煌榆林窟71窟

    “絲綢之路”上的寫經風

    敦煌遺書中寫經最多,據統計,敦煌漢文遺書中的寫經大約佔九成以上,其它文獻所佔不到一成。在古代,敦煌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地方。它一方面是各種文化和宗教的匯聚之地,文化積澱極為豐厚;另一方面,當中原地區戰亂頻繁的時候,這裡卻是“上下相親,晏然富殖”的聖土,文化與宗教得以發展和延續,而當這裡發生戰爭時,統治者又把宗教,特別是佛教當作統治的工具,大興佛事,百姓也將佛教作為其精神寄託,紛紛出資開鑿洞窟、抄寫經文。就統治者而言,他們擁有巨大的資源,可以呼叫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興佛事、廣造佛經。

    敦煌石窟285窟中供養人題記

    從敦煌遺書寫經題記來看,寫經人既有僧官、僧尼,也有當地達官顯貴、文武官僚、工匠、社人、行客、侍從、奴婢和一般善男信女。除此之外,敦煌遺書中儲存了一些由都城和其它地區送到敦煌“流通供養”的宗室成員寫經。由此可見敦煌寫經之風盛極一時。

    回鶻公主供養像 敦煌莫高窟第61窟

    “經書體”的誕生

    寫經的盛行,也催生了一個專事抄寫佛經的職業——經生。這些經生所寫經卷是最多的,他們的書寫代表了“經書體”書法的基本面貌。經生們成年累月為人抄寫經卷,代代相沿。由於長期從事“重複性”的抄寫,書寫動作極為熟練,用筆習慣相當定型。所以,這個群體所抄的寫卷,筆畫的“寫法”比較統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絲不苟,氣息連綿貫通,通篇不失一筆。

    南北朝時期寫本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區域性) 24.8×152.4cm

    敦煌寫經書法主要為兩種字型,前期為隸書,後期為楷書。縱觀敦煌寫卷,還能夠較清晰而自然地感受到書法隸變的痕跡。敦煌寫經書法屬於實用體書法,是以所抄寫的內容為主,而以書法藝術為輔的書寫形式,不可能任由書寫者表達藝術個性,自由發揮。敦煌寫經因其為供養人崇佛之心,自然要在寫經時體現出來對佛的敬慕,字型端莊而規整,但同時又因抄經字數甚多需提高抄寫速度,二者要結合起來,所以書寫便利、書法流暢、結字合理是其首先要做到的。即便如此,在長期的書寫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書法風格,或剛健蒼勁、或雋秀嫵媚、或純和自然、或靈動天真、或雄渾古樸、或奇逸瀟灑。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2 # 翰墨今香

    在二十世紀初葉,中國西北的敦煌發現了藏匿著大量古代經卷的藏經洞,這就是舉世矚目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而且發現的古代遺書數量之大讓世人驚詫,大約發現了超過4萬卷,書寫時間跨越了從西晉《大般涅槃經》(公元305年)到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共七個世紀。在這些流傳下來的遺書中,寫經是佔比最大的一部分,有32000卷左右,寫經上面的書體後世稱之為“寫經體”。

    古人寫經是為了祈福禳災,也是為自己積累功德,因此書寫經卷的時候都懷有著一顆恭敬的心,因此字跡都非常清晰,美觀大方。因為歷史跨度巨大,西晉時期的寫經還保留著隸書的特徵,而到了唐宋時期就是楷書了,因此敦煌寫經也印證了我們漢字書體的轉變。

    兩晉南北朝期間的“寫經體”的特點是楷書、隸書兼有,隸書的味道還非常濃厚。那時的書寫者大多數是民間書家,因此與當時主流的王羲之代表的文士書風有很大的差別。到了隋唐時期,隨著國家的同一,這種差距就逐漸減小了。特別是唐代,很多寫經者甚至都是有官職的,例如《靈飛經》的作者鍾紹京,《善見律》的作者國詮等等。所以在這些眾多的寫經卷子後面,不乏當時的名手。

    而且眾多的寫經作品中,也有很多的佳作,本人最喜歡的就是隋人書的《妙法蓮華經》清秀靈動,絲毫不輸號稱天下第一小楷的《靈飛經》,本文插圖既是《妙法蓮華經》供大家欣賞。

  • 3 # 千年蘭亭

    “經書體”是指在敦煌遺書、高昌遺書中,帶有明顯時代特徵和民間特點的書寫風格。

    這些遺書大多由寫經生或一般庶民完成,其書體涵蓋篆隸行草,由於其內容多為佛教經卷,“經書體”由此得名。

    敦煌遺書,又稱敦煌寫本、敦煌卷子、敦煌文書等,指敦煌出土的4一11世紀多種文字的古寫本及少量印本,數量在5萬件以上。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西晉永興二年(305年)的《大涅盤經》。

    高昌遺書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發掘的漢字文書和佛經寫本,共2700多件。其中最早的是西晉泰始九年(273年),記錄了書法在高昌(吐魯番)地區從晉到唐500多年的發展軌跡。

    由於地域間的相互交流與融會,敦煌遺書與高昌遺書的書寫風格,與中原書法風格是一脈來承的。

    大量“經書體”遺書的出土,也為我們研究古代書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麾下的哪個謀士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