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默時光

    與唐代煮飲有所不同,宋代流行點茶。茶用石磨磨細、過篩。點茶之前,用沸水沖洗杯盞,預熱飲具,之後將適量的茶粉放入茶盞中,點泡一點沸水,把茶粉調和成糊狀,然後再新增沸水,邊添邊用茶筅擊拂。點茶後,如果茶湯的顏色呈乳白色,茶湯表面泛起的“湯花”,且能較長時間“咬住”杯盞內壁,這樣才算點泡出一杯好茶。點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並且十分注重點茶過程中的動作優美協調。

  • 2 # 彭克榮老虎點茶

    湯花變幻_____說點茶

    之三《宋徽宗五步法點茶》

    從宋徽宗"金殿點茶宴群臣"的故事說起

    在茶界,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宋代的徽宗皇帝在上朝時,突然會心血來潮,當著大臣點起茶來給大家看,然後賜給群臣分飲。事實上史料對這個故事都有記載,徽宗一朝宰相蔡京,一連三篇,«太清樓侍宴記»,«保和宮曲宴記»,«延福宮曲宴記»都記載著金殿點茶的事。

    其中«延福宮曲宴記»一文中,較為完整地記載了宋徽宗點茶的整個過程。文中敘述 :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執親王等,曲宴於延福宮。......次詣 平成殿,鳳燭龍燈燦然。晝,奇偉萬狀不可名言。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沸。少頃、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顧群臣曰:“此是布茶。”飲畢,皆頓首謝。

    這段文字中,講述了五個層次的故事:

    1,上命近待取茶具……準備點茶。

    2,親手注湯擊拂……開始點茶。

    3,白乳浮盞……擊拂成乳。

    4,而如疏星淡月……出現畫面。

    5,飲畢,皆頓首謝……分飲。

    因此整個過程為,佈席,點茶,成乳,成畫,分飲五大步驟。

    第一步,取茶具。……準備點茶。

    點茶茶具,按目前現有資料,有風爐,湯瓶,茶筅,建盞,盞託,茶匙,茶勺,茶粉瓶,分飲茶盞等。

    (插圖:仿宋代茶席具)

    第二步,注湯擊拂。……開始點茶。

    1,注湯。

    實踐操作過程中,注湯手法有:環注法,半環注,點注法,滴注法,抖注法,推注法,飄注法,淋注法等八大注湯手法,讓盞動,湯動,水動,壺動,透過人動實現動態平衡,使湯麵茶變之變的“湯紋水脈”變幻無窮。

    (插圖,大鵬展翅圖)

    2,擊拂。

    擊拂過程中四指持筅,指不露縫。

    作W或M型往復擊拂運動。

    在擊拂過程中分底層,中層,上層根據湯麵變化分層擊拂。

    腕動臂不動,要求是和練習古琴,鋼琴,月琴,琵琶等樂器手法是一樣的。

    如果你一時半會練不規範,那麼你先用二根筷子練起來,若二根筷子能打到白乳浮盞,那麼這時候一把茶筅在你手上會變得“得心應手”。

    (持筅圖)

    第三步,白乳浮盞。……擊拂成乳。

    從目前看,能“少傾,白乳浮盞”的茶品質量非常好,《大觀茶論》雲“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茶湯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白乳浮盞”現象,史書上都有記載,西晉杜育“煥如積雪”。唐陸羽“薄者曰沫,厚者曰餑,輕細者曰花,花,如棗花飄飄然於環池之上,…………皤皤然若積雪耳”。所以,“白乳浮盞”是宋代點茶的重要環節,是點茶是否點得成功的標誌之一。

    (白乳浮盞圖)

    第四步,疏星淡月。……出現畫面。

    茶湯經高速擊拂,產生大量的沫餑和乳花,特別是“七湯法”擊拂至第四湯,沫餑量開始超過總體積的一半時,而盞底液體也被擊打成顆粒狀水珠,以懸浮狀的形態存在於沫餑中,隨著擊拂力不停地被送上液麵,產生水痕水跡和堆積的乳花產生反差,以致出現水乳交觸奇觀,湯紋水脈不停變化,形成轉眼即逝的動態畫面,尤如花鳥魚蟲走獸,變幻無窮。

    (魚樂圖)

    “疏星淡月”畫面的出現,從另一個側面描述了一位點茶高手信手拈來的奇觀。也表述了宋代點茶在宋徽宗手中達到了時代的巔峰。

    第五步,分飲。

    宋代點茶,是喝的,把茶點好是為了茶更好喝,啜一口含在口中,隨著氣泡破裂,尤如茶湯在舌尖跳舞,茶香乳香在口腔一齊併發,讓你產生一種“美好而有動感”的享受。而一盞富有詩意般變幻著的畫面的茶湯,進入你的口中,讓你彷彿沉浸在宋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嚮往之中。

    (分盞圖)

    蔡京的記述宋徽宗在宮庭點茶宴群臣的《延福宮曲宴記》,其五步法點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宋式點茶”程式。五步之間環環緊扣,一氣呵成,直至當我們今天重讀這段文字“……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傾,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直嘆其鬼斧神工。

    圖片為作者的點茶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去汗蒸的好處和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