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影生活

    作為“馮氏喜劇三部曲”的第二部,《沒完沒了》讓觀眾見證了馮小剛從小市民的嬉笑怒罵到大製作商業電影的完美轉型。此後的馮小剛,是一名越拍越成功的商業片大腕,卻越來越脫離於普通人的生活。

    再看二十年前的《沒完沒了》,給出了一個典型馮氏喜劇的完整套路:巧妙的把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融入到搞笑又煽情的故事情節之中,最後給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看那個時候拍的馮氏喜劇,雖然沒有瑰麗的風景畫、壯闊的鏡頭感、成熟的場景排程,但卻多了分生活的溫馨、歲月的感傷、懷舊的味道。

    純粹,曾經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面

    在電影《沒完沒了》中,葛優飾演的小人物韓冬是那種嘴笨、手笨還太守本分的底層小人物,對於他來說,辛苦幹活的目的,就是能讓植物人的姐姐在醫院過得好一點。

    哪怕被傅彪飾演的小老闆阮大偉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絕發放拖欠許久的工資,甚至不給好臉的杵倔橫喪一番,老實巴交的韓冬也從來沒想動過什麼歪腦筋。

    最後還是吳倩蓮飾演的阮大偉女友小芸出的“歪點子”,才上演了“假綁架換真鈔票”的大戲。一看玩大了不好收場,才一番騷操作弄得阮大偉賠了女友又破財。

    即便放在二十年後的當下,葛優塑造的這個小人物形象依然立體、豐富、有細節、有說服力,因為即便經過了二十年的歷練,小老百姓還是那個小老百姓,只要不昧良心、能給口飯吃,是絕不願有什麼非分之想的。

    像《沒完沒了》中韓冬這樣的人物,正體現了“國民導演”馮小剛當時的創作特點——植根於老百姓、逗笑老百姓。他拿捏的越準、越到位,票房越會實打實的反應出來。

    情感,曾經是馮小剛最執著的地方

    演戲的人總要不厭其煩的強調“帶著感情”,其實現在的電影最缺的就是真情實感。

    一說到草根小民就非要在“賣慘”的道路上瘋狂試探,殊不知這種沒有真情實感的表演狀態甭說引起觀眾的共鳴了,怕是連導演和演員自己都有點過意不去。

    為了姐姐高昂的醫療費,《沒完沒了》裡的韓冬想過苦口婆心的哀求,也做過無厘頭的捉弄,甚至幹出了綁架人質這種事,看起來挺荒誕的,脫離現實了,實際上卻是一個沒權沒勢的小人物在無奈和心酸面前的徹底釋放。

    為什麼觀眾認可這個“離經叛道”的劇情,因為有真情實感撐著,他們同情韓冬,看著阮大偉百般捉弄哈哈大笑,這是一種默契,就像發生在真實世界裡對朋友、對街坊的那種感情的共鳴。

    影片最後,韓冬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好日子”——看透了阮大偉的小芸,被其貌不揚的韓冬那種善良、質樸甚至有點蔫壞的性格打動了。

    看起來漂亮時尚的小芸跟韓冬之間就沒太多共同點,然而在共同經歷了一番戲弄之旅之後,他們建立了一種超乎理性的感動與深情。

    重複,再也不是馮小剛的態度

    “賀歲片三部曲”之後,馮氏喜劇越來越大氣、越來越時髦,特別是《大腕》之後,再也不是王朔式的碎嘴子,改走話題引領、現實主義路線。

    這些年,回顧馮小剛拍過的影片,從《天下無賊》、《集結號》、《非誠勿擾》到《我不是潘金蓮》、《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看得出馮小剛不滿足於成功的喜劇片導演這個頭銜,將各種型別的影片嘗試了個遍。

    馮小剛近年來導演的電影幾乎拍一個成功一個。強大的個人魅力和票房號召力自不必多說,特別是挖掘和引領現象級話題的能力,以及敢於嘗試新事物、新型別的魄力,才算得上馮小剛的成功之道。

    然而,很多觀眾還是懷念那個“國民導演”,懷念被奉為經典的“三部曲”。相信馮小剛也不是沒有權衡過,但是架不住資本和票房的誘惑,於是就有了2013年的那部《私人訂製》。

    可以說,《私人訂製》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作品中評價和口碑最低的影片之一,它算得上是常勝將軍馮小剛的“滑鐵盧”,甚至讓人想起了“專業人不幹專業事兒”的《夜宴》。

    《私人訂製》失敗在哪?看起來是重複,其實是脫離生活。其實馮小剛也算出了結果,架不住影迷起鬨架秧子。正如豆瓣中對本片的評價:咱還是相見不如懷念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買的菜刀,用完後,下頓再切菜總是生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