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其二》的拼音是:
《雜詩三首其二》
(唐)王維
jūn zì gù xiāng lái
君 自 故 鄉 來 ,
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應 知 故 鄉 事 。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來 日 綺 窗 前 ,
hán méi zhuó huā wèi
寒 梅 著 花 未 ?
《雜詩三首其二》是唐代王維所做的詩。 王維詩寫得質樸自然,感情也真摯動人,但詩中寫自己遇到故鄉來人詢問故鄉情事,一連問了子侄、栽樹、建茅齋、植竹、種桷、水渠、石苔、果園、林花等一系列問題,“他把見到故鄉人那種什麼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盤托出,沒有經過刪汰,沒有加以淨化。因此,這許多問,也就沒有王維的一問所給人的印象深。”透過這一比較,足以顯示出“王維是一位在意境創造中追求情思與景物的淨化的高手”(羅宗強《唐詩小史》)。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
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賞析:
首詩通篇運用借問法,以第一人稱敘寫。四句都是遊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遊子離家日久,不免思家懷內。遇到故鄉來人,迫不及待地打聽家中情事。他關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關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問妻子的情況,也不問其他重大的事,卻問起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似乎不可思議。細細品味,這一問,確如前人所說,問得“淡絕妙絕”。窗前著一“綺”字,則窗中之人,必是遊子魂牽夢繞的佳人愛妻。
清黃叔燦《唐詩箋評》說:“‘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體味精妙。而這株亭亭玉立於綺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尋味。它或許是愛妻親手栽植,或許傾聽過他們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總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或象徵。因此,遊子對它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特別的感情。他不直接說思念故鄉、親人,而對寒梅開花沒有這一微小的卻又牽動著他情懷的事物表示關切,而把對故鄉和妻子的思念,對往事的回憶眷戀,表現得格外含蓄、濃烈、深厚。
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雜詩三首其二》的拼音是:
《雜詩三首其二》
(唐)王維
jūn zì gù xiāng lái
君 自 故 鄉 來 ,
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應 知 故 鄉 事 。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來 日 綺 窗 前 ,
hán méi zhuó huā wèi
寒 梅 著 花 未 ?
《雜詩三首其二》是唐代王維所做的詩。 王維詩寫得質樸自然,感情也真摯動人,但詩中寫自己遇到故鄉來人詢問故鄉情事,一連問了子侄、栽樹、建茅齋、植竹、種桷、水渠、石苔、果園、林花等一系列問題,“他把見到故鄉人那種什麼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盤托出,沒有經過刪汰,沒有加以淨化。因此,這許多問,也就沒有王維的一問所給人的印象深。”透過這一比較,足以顯示出“王維是一位在意境創造中追求情思與景物的淨化的高手”(羅宗強《唐詩小史》)。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
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賞析:
首詩通篇運用借問法,以第一人稱敘寫。四句都是遊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遊子離家日久,不免思家懷內。遇到故鄉來人,迫不及待地打聽家中情事。他關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關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問妻子的情況,也不問其他重大的事,卻問起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似乎不可思議。細細品味,這一問,確如前人所說,問得“淡絕妙絕”。窗前著一“綺”字,則窗中之人,必是遊子魂牽夢繞的佳人愛妻。
清黃叔燦《唐詩箋評》說:“‘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體味精妙。而這株亭亭玉立於綺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尋味。它或許是愛妻親手栽植,或許傾聽過他們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總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或象徵。因此,遊子對它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特別的感情。他不直接說思念故鄉、親人,而對寒梅開花沒有這一微小的卻又牽動著他情懷的事物表示關切,而把對故鄉和妻子的思念,對往事的回憶眷戀,表現得格外含蓄、濃烈、深厚。
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