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6569396377

    一般在國際學術界,對於學術不端的容忍度很低。但是同時,對於學術不端的界定也比較困難。下面結合我自己的學術研究經驗,簡單說一下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僅限於通訊領域):

    一稿多投。這種事情的後果通常沒那麼嚴重。一稿多投的判斷標準通常是多個稿件之間的重複成都,可以分為幾種情況:在短篇(3-5頁)會議論文的基礎上,擴成長篇(10頁以上)的期刊論文。這種情況屬於學術界的常規預設操作,不屬於一稿多投。因為在會議論文中,通常不能將所作出的成果完整展現,所以需要增加更多原理描述,實驗結果等等。不過如果是比較長的會議論文,比如Globecom(6頁),擴成8頁期刊的話,就要比較謹慎。如果碰到比較嚴格的審稿人,直接看篇幅長短就能給你拒掉。一個稿件同時投多個期刊或會議。這種行為是嚴格禁止的!!!一旦發現,雖然名義上只會撤稿,但是你在學術圈的名聲也就臭了,以後再想和別人合作就難了。一個稿件先後投多個期刊或會議。名義上說,除非論文明確被第一個投的審稿人拒掉,否則不能在論文審稿期間再另投其他期刊或會議。但是這裡有一些可以操作的空間,比如Springer旗下和IEEE旗下的期刊同時投,只要注意把論文的各種描述更改一下,Figures重畫一下,一般來說,不是有深仇大恨的人是不會專門扒你的。搶奪成果。這個情況在國內學術界算是比較常見的。一旦被曝光出來,也是會臭名聲的。論文是個硬性指標,在各種評價體系裡都有用。所以,小老闆,大老闆,博士,碩士等人都會圍繞論文的一作二作和通訊作者展開協(zheng)商(duo)。我之前有個師妹投論文,她做的東西是我全程指導的,但是最終作者列表里根本沒有我,而是小老闆帶上了一群合作專案裡的人。一般來講,只要不是你直接親手提出來的idea,並且主要是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並且自己完成了論文主體的話,一作的位置就不很穩。少了其中哪一項,都有可能被老闆踢掉一作,甚至從作者列表中剔除。但是,搶奪成果的界定也比較困難,人情社會,呵呵。論文成果存疑。注意,我這裡的用詞是存疑,不是論文造假。因為即便業內同行普遍認為某一篇論文的結果有問題,這也並不意味著作者就在主觀造假。現在發表在通訊領域的論文相當大一部分都是不能被複現出來的。在論文描述裡稍微隱藏一些引數,就可能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這點是非常非常難以界定的,也是現在很多博士和導師渾水摸魚狂發paper的底氣所在。論文成果存疑的可能性有:主觀造假。這個通常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水平低劣的造假在所要研究的主題,所提出的方法的原理,進行試驗的細節等等方面可能存在嚴重的漏洞。因為作者對於要寫的東西並不是很懂,很容易就會被同行看出來。即便論文最終發表,這些論文也只能被歸為垃圾一列。任何一個認真讀過論文的人都能判斷出來。而水平高超的造假則會讓人看不出端倪。舉個例子,針對某個我很懂的topic,我想出一種演算法,我預估了這種演算法的預期結果,我手裡還有一些關於這個topic的其他演算法結果,那麼我就可以根據我的知識,編造看似合理的實驗資料,並且完成該論文。這樣寫出來的論文,即便結果不能被人復現成功,也沒人敢說我在造假。因為我提出演算法之後根本沒嘗試過,我也不知道這個演算法是否具備像我我預期一樣的效能。一般二區主流期刊的論文大部分都是這類的小創新性質的論文。只要我願意,半周攢一篇都沒問題。被逼造假。這個被我單獨劃歸一類,是因為有時候研究人員的生存環境實在是太惡劣,有些心知肚明的東西不得不做。比如說國家專案不能結項怎麼辦?臨近畢業被延期怎麼辦?被高校或者地方政府政績宣傳繫結怎麼辦等等。沒有人想要做這種事情,但是形勢比人強,要麼滾蛋要麼造假。如果是你,你怎麼選?客觀造假。這個就有的說了。客觀造假的可能性很多,不過歸根結底就是科學素養的缺失。比如,做網路模擬就懟一種網路拓撲,或者一類網路拓撲,然後得出結論這種演算法對於所有網路結構都適用;還有,實驗或模擬都要反覆做多次,去除異常資料以後,對剩下的資料做分析,確認可靠以後再拿來用。但是很多,很多研究生甚至導師都只跑有限幾次實驗,得到的結果樣本非常少。有時候,還會為了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直接去掉他們認為不合理的資料。這些做法都是有問題的。

    最後,能在學術圈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人精,某個人水平怎麼樣看他最近幾篇一作論文就能知道了。學術圈也是個交際圈,不止看學術,也看人品。這些東西,不被圈子接納的人也不會懂;被圈子接納之後,誰也不會給自己找麻煩。大家心裡有數就行,沒有尖銳的利益矛盾,真的犯不著撕破臉。現在放眼望去,誰敢說自己的屁股乾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的惜春到底為什麼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