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南地北華爺最美
-
2 # 17047267884
《詩經·秦風·蒹葭》
先秦時期,從民間收集而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
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
3 # 大個說科技
歌名:蒹葭歌手:劉芳作詞: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擴充套件資料:《蒹葭》電視劇《大漢情緣之雲中歌》的插曲之一,由劉芳演唱。歌詞是採用《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一篇。《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蒹葭》這首詩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這一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回覆列表
蒹 葭 選自《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對這首詩的內涵和意義目前學界的觀點並不統一,表面上看來這是表現男女愛情的詩,男人在不斷的追逐女人的行蹤,追求自己美好的愛情,實際上有香草美人傳統的影子在詩裡,伊人暗示國君,追求者是大臣,大臣希望得到國君的重用而不斷的追逐,表示自己的忠心和熱忱。這首詩非常朦朧和撲朔,如何理解都是可以的,要究其深層的含義的話,估計還是表現君臣關係的吧。 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悽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悽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藉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中央”,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中央”;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一個痴情者的心理變態,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髮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