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香菱想學作詩,拜林黛玉為師,黛玉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
王摩詰就是王維,王維的詩有什麼特點呢?
1.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具有畫面感和豐富的美感。
王維是南宗畫派開創者,文人畫的始祖,因此,王維的詩,都非常具有畫面感和美感。
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這樣稱讚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的評價非常準確,我們來看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樣的一段文字,讀來讓人耳目一新,詩情畫意就在眼前,那種輕鬆歡快也感染著我們。
前四句寫景,僅僅二十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秋林圖。展現了一幅有光有影,有聲有色的水墨畫。想起光霧山的秋天,七十二潭不正是這樣美好的景色嗎?
而後四句寫人不見人,只聞人語聲。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王熙鳳出場時的情形,採用了“未見其人,先見其聲”的寫作手法。
整首詩動靜相宜,恬靜優美。詩中的一切是那麼豐富生動,有一種畫作的清新秀麗感。這是一首作為隱居者對田園的戀歌,作者享受田園生活,喜愛田園牧歌之情寓於言表。
讀完這首詩,感覺自己的靈魂都被洗乾淨了,我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整首詩有一種鏡花水月般的純美,讓人想起《雪國》裡的景色描寫。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其詩的最大特點。另外,王維的詩,還有陶詩空靈、隱逸的境界。
2.王維詩空靈、隱逸,直逼陶淵明的詩風。
王維的詩意境空靈隱逸,極富禪意。像《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前兩句寫山,用人來對比,顯出山之大之空。用聲音來突出人,用人的活力,來映襯山的空寂。後兩句寫光寫色,卻有種幽暗陰冷的感覺,更顯出人的心情孤寂清冷。整首詩於有聲有色處寫空,益顯其空寂。
《鹿柴》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鹿柴是地名,是一種景緻,更是詩人能夠慰籍心靈的精神世界。
這首詩簡單質樸,但讀來卻有一種深邃悠遠的象徵意味,意蘊深厚。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
的確,王維此詩,頗有陶詩空靈、隱逸的境界。
3.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王維是極有天賦的,九歲就能作詩了。他的一生詩作極多,流傳千古,給後人留下一個極為豐富的藝術世界。
王維的詩飽含深情,傳唱至今。他十七歲時,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佳句“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作簡樸、不加雕飾。絲毫不做作,渾然天成又飽含真情。千百年來,這首詩深入人心,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
像這樣讓人傳頌的詩句還很多。比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簡單卻有不簡單的效果。比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對友人的款款深情,深深地感染著讀者。
詩人的佳作不勝列舉。他用如椽之筆,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中的經典,讓我們在一幅幅優美的風景中,得到無法比擬的藝術享受。
王維的詩,其中最讓人稱道的是山水田園詩,他是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創造了物我兩忘的詩境,對自然山水美景的描寫,細膩生動,詩歌手法純熟,其山水詩的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同時代詩人的前列。
王維的山水詩意境空靈隱逸,富有禪趣,耐讀耐品。雖然沒有李白、杜甫詩歌中的那種震顫人心的思想靈光,但其藝術風格,卻靈活靈動,多種多樣。可以說,不讀王維,無以洞徹中國詩歌藝術的精髓。
《紅樓夢》中,香菱讀完王維的詩,這樣評價道:“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像王維的“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句,香菱評道:“這‘餘’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王維詩的靈動如畫,讓人心想往之。讀者在這區區幾十言的詩歌中馳騁想象,他用生動鮮活的畫面,創設出了異彩紛呈的意境,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還促使像香菱這樣有心的讀者,在更大的想象空間裡,對詩歌進行了藝術再創造。
《紅樓夢》中,香菱想學作詩,拜林黛玉為師,黛玉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
王摩詰就是王維,王維的詩有什麼特點呢?
1.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具有畫面感和豐富的美感。
王維是南宗畫派開創者,文人畫的始祖,因此,王維的詩,都非常具有畫面感和美感。
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這樣稱讚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的評價非常準確,我們來看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樣的一段文字,讀來讓人耳目一新,詩情畫意就在眼前,那種輕鬆歡快也感染著我們。
前四句寫景,僅僅二十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秋林圖。展現了一幅有光有影,有聲有色的水墨畫。想起光霧山的秋天,七十二潭不正是這樣美好的景色嗎?
而後四句寫人不見人,只聞人語聲。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王熙鳳出場時的情形,採用了“未見其人,先見其聲”的寫作手法。
整首詩動靜相宜,恬靜優美。詩中的一切是那麼豐富生動,有一種畫作的清新秀麗感。這是一首作為隱居者對田園的戀歌,作者享受田園生活,喜愛田園牧歌之情寓於言表。
讀完這首詩,感覺自己的靈魂都被洗乾淨了,我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整首詩有一種鏡花水月般的純美,讓人想起《雪國》裡的景色描寫。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其詩的最大特點。另外,王維的詩,還有陶詩空靈、隱逸的境界。
2.王維詩空靈、隱逸,直逼陶淵明的詩風。
王維的詩意境空靈隱逸,極富禪意。像《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前兩句寫山,用人來對比,顯出山之大之空。用聲音來突出人,用人的活力,來映襯山的空寂。後兩句寫光寫色,卻有種幽暗陰冷的感覺,更顯出人的心情孤寂清冷。整首詩於有聲有色處寫空,益顯其空寂。
《鹿柴》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鹿柴是地名,是一種景緻,更是詩人能夠慰籍心靈的精神世界。
這首詩簡單質樸,但讀來卻有一種深邃悠遠的象徵意味,意蘊深厚。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
的確,王維此詩,頗有陶詩空靈、隱逸的境界。
3.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王維是極有天賦的,九歲就能作詩了。他的一生詩作極多,流傳千古,給後人留下一個極為豐富的藝術世界。
王維的詩飽含深情,傳唱至今。他十七歲時,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佳句“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作簡樸、不加雕飾。絲毫不做作,渾然天成又飽含真情。千百年來,這首詩深入人心,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
像這樣讓人傳頌的詩句還很多。比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簡單卻有不簡單的效果。比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對友人的款款深情,深深地感染著讀者。
詩人的佳作不勝列舉。他用如椽之筆,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中的經典,讓我們在一幅幅優美的風景中,得到無法比擬的藝術享受。
王維的詩,其中最讓人稱道的是山水田園詩,他是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創造了物我兩忘的詩境,對自然山水美景的描寫,細膩生動,詩歌手法純熟,其山水詩的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同時代詩人的前列。
王維的山水詩意境空靈隱逸,富有禪趣,耐讀耐品。雖然沒有李白、杜甫詩歌中的那種震顫人心的思想靈光,但其藝術風格,卻靈活靈動,多種多樣。可以說,不讀王維,無以洞徹中國詩歌藝術的精髓。
《紅樓夢》中,香菱讀完王維的詩,這樣評價道:“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像王維的“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句,香菱評道:“這‘餘’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王維詩的靈動如畫,讓人心想往之。讀者在這區區幾十言的詩歌中馳騁想象,他用生動鮮活的畫面,創設出了異彩紛呈的意境,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還促使像香菱這樣有心的讀者,在更大的想象空間裡,對詩歌進行了藝術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