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479230832698
科班出身幹專業的工作似乎是理所當然,選拔人才這是相當硬的條件。但凡事總有例外,古今中外不乏有非科班的人脫穎而出,創造出驚世駭俗奇蹟,是科班人遠遠不及的。蒙老雖不是科班出身,被上級看中,歷史被改寫了。
科班出身幹專業的工作似乎是理所當然,選拔人才這是相當硬的條件。但凡事總有例外,古今中外不乏有非科班的人脫穎而出,創造出驚世駭俗奇蹟,是科班人遠遠不及的。蒙老雖不是科班出身,被上級看中,歷史被改寫了。
英國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元帥,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將領,其過於謹慎、穩紮穩打的作戰風格,在巴頓、艾森豪威爾等人眼裡被視為“過時的保守”;而他所主導的“市場花園行動”大敗而歸,更讓人們覺得他的戰術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戰時期。
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職業,一位軍事將領的戰術思想和作戰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實戰的錘鍊。蒙哥馬利也是如此,不僅是經過了血與火的考驗,更有他親身經歷的總結,甚至差點被“活埋”。為此,“小心謹慎”是他的必然之舉。
塹壕戰帶給他的“傷痛”,不僅僅是差點被“活埋”。一心想在軍人職業上有所建樹的蒙哥馬利,處處愛表現自己、事事爭先,有些“一根筋”,能夠參加一戰更讓他躍躍欲試;但其並不是“一介蠻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軍事問題,尤其是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落後的軍事指揮,讓他深惡痛絕。
一是,第一次參加戰鬥,蒙哥馬利手舉指揮刀,帶領全排一字排開向前衝鋒,因摔倒讓他與死神擦肩而過,爬起時,全排人就活他一人。原來,3挺重機槍就能輕鬆控制一個營。甚至進攻一方還未看到對手的影子,就已經倒在衝鋒的路上。
二是,塹壕戰形成的長期拉鋸戰,是最折磨人的。進攻成了“送死”的代名詞,雙方只能在陰暗潮溼的塹壕裡嚴陣以待,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長期對峙,不能有效突破是對軍人智慧的“侮辱”,蒙哥馬利也試圖透過“瞎折騰”尋找方法。
今天琢磨如何利用夜色抓個俘虜瞭解敵情;明天佈置多個狙擊手,殺傷敢露頭的德軍,打擊對手士氣,甚至從對手薄弱環節入手,在夜裡進行小規模地偷襲。儘管蒙哥馬利搞得“熱火朝天”,但往往招致對手猛烈的炮擊,始終蹲在塹壕裡。
尤其是在第一次伊珀爾戰役,雙方進行了一場大廝殺,約有近50萬人傷亡,戰場猶如人間地獄。蒙哥馬利的連隊傷亡一半,而他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差點被“活埋”。但更大的傷痛,不是身體的損害,而是沒有一個減少傷亡、有成效的戰術。
作為一名軍官,蒙哥馬利在戰場上拼命衝殺,毫無戰術可言,甚至面對德軍忘記了用刀用槍。病床上的他,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對軍事理論的理解淺薄,戰術意識不強。“痛定思痛”,他決意解決現代武器的升級,與落後戰術思想之間矛盾。
長期的參謀工作,開始形成自己的戰術特點。1915年,年僅27歲的蒙哥馬利上尉擔任步兵第112旅參謀長,旅長臨近退休,放手讓他處理全旅的大小事務。換句話說,蒙哥馬利成為該旅的“代理旅長”,這對他以後擔任更高階的職務,積累了很多經驗,以及形成自己的戰術特點。
首先,這個旅剛剛組建不到一個月,蒙哥馬利一上任就以訓練為契機,注重紀律的同時,傳授自己的戰術心得,尤其強調重火力下的步兵分隊交替掩護進攻,以及縱深交替支援的防守戰術,並將減少傷亡、提高作戰效能,作為攻防戰的關鍵。
其次,重返法國戰場後,蒙哥馬利負責全旅作戰計劃的制定,包括兵力部署、後勤保障、戰術偵察等,甚至本該旅長的工作也都由他代勞了。在這裡,蒙哥馬利的嚴謹和務實得到了很好的證明,他會將每項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滴水不漏。
例如,按照上級要求,英軍各部每天在早、中、晚進行3次戰情通報,各單位時間一長,就會慣例式回覆“一切正常”或“沒有異常”。只有蒙哥馬利認真起草部隊駐守的情況,並在旅長同意後上報。他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深得上級好評。
更關鍵的是,蒙哥馬利在實戰中,開始關注炮火的掩護作用。以往的進攻都是先打一通炮,步兵開始衝鋒,不僅無法消滅躲在塹壕的德軍,而且部隊傷亡很大。採取步炮協同,在步兵攻至其陣地前沿很近的位置停止射擊,能快速突破防線。
憑藉出色的參謀工作,蒙哥馬利調任第9軍擔任二級參謀,在軍部擔任參謀工作,清一色是由參謀學院的畢業生擔任,他是唯一一個不是科班出身,親臨戰場的人。當然,他對業務的兢兢業業,以及“一根筋”似的心無旁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換句話說,蒙哥馬利的快速升職不是“幸運”。他既有基層帶兵打仗的經驗,又有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二者合一,必定很快嶄露頭角。同時,大量的參謀工作豐富了其理論基礎,並對形成自己特有的戰術指揮,越來越有清晰的認識。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哥馬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