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1-“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a、凡出現肢體枯痿、氣喘發嘔之證,都與上焦有關。痿分皮、肉、脈、筋、骨五種,分屬五臟。此處當指肺熱葉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陽明脈虛血少、宗筋失養而致的肢體枯痿。

    b、喘有虛實之分:虛有腎陽虛衰,腎不納氣,實由邪壅於肺,失於宣肅,皆可致咳喘上氣。

    c、嘔由寒滯中焦,胃氣上逆而致嘔吐或咳嘔並作。

    2-“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a、凡出現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證,都與下焦有關。厥指陰陽之氣不相順接,輕則四肢發涼,重則昏不知人,有寒、熱、煎、薄、大厥之別。

    b、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結。

    c、洩則小便失禁或大便洩瀉。

    儘管病因有多種,但均與下焦關係密切。

    3-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a、指上焦,即胸中,內藏心肺,其中的心與痿、吐二症無直接的關聯,惟有肺與痿、喘、嘔三症的關係密切,

    b、如《素問•痿論》曰:“五藏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c、痰壅於肺則病喘、飲邪迫肺亦病喘、肺氣大虛亦能病喘。

    d、再則肺主氣之降,肝氣主氣之升,一升一降,合為和平,若其人肺虛,金不平木,以致肺降不及而肝升太過,肝逆犯胃,胃氣上逆而病嘔吐與喘息,此類證候,治不在胃而在乎肺,或肺胃同治,葉香巖應用麥冬、沙參、枇杷葉、石斛、竹茹等治療噁心嘔吐的佐金平木法,臨床中應用旋覆代赭湯治療嘔吐、氣喘,俱屬此類。

    以上痿、喘、嘔三證發生皆系乎肺,故曰“皆屬於肺”。

    e、但臨床所見亦非盡然,舉痿證而言,按《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與《素問•生氣通天論》中“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的理論,

    4-痿證應圍繞清溼熱、理中焦、補中虛、復中運的原則展開,重點在中焦脾胃,而非本條所講的上焦肺。

    臨床中下肢痿軟無力的患者,表現為肺陰不足或肺腎陰虛、肝腎陰虛者也非罕見,但採用相應的清養肺陰、滋養肺腎、滋補肝腎的治法,療效明顯的不如清溼熱、理中焦、補中虛、復中運的治法。

    5-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病變所在為“下”。“下”即“下焦”,五臟中位於下焦的有肝、腎二髒。

    厥,輕者四肢厥冷,重者人事不省,《素問•厥論》分厥證為寒厥與熱厥,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內經》還有“腎氣虛則厥”之說,都屬於因虛至厥。陽氣指元陽,陰氣指元陰,腎氣即元氣,腎陰即元陰,皆藏於腎,為生命之根,由此可見厥證與腎密切相關,故曰“皆屬於下”,“下”即“腎”也。

    再如血氣奔逆之大厥,大怒血菀於上之薄厥,煩勞陽氣內張之煎厥,以上三種厥證,大怒與煩勞皆屬誘因,血氣奔逆乃引發厥證的病機,腎陰不足乃本證的主要病因。

    良以腎陰大虛,水不制火,肝陽暴張,風火相煽,以致血氣奔逆,升而不降,而成厥證,其病在肝,亦在乎腎,乙癸同源,肝腎同處下焦,亦符合“皆屬於下”。

    總之,厥證從性質講有虛寒、實熱之異,從標本論,有在腎、在肝之別,從致病的原因來說,主要在於下焦之腎。

    固是前後不通,洩為二陰不固。腎主二陰,前後二陰之不約或不利,與腎的關係密切,亦系“皆屬於下”之例。如常用之四神丸治五更洩瀉,半硫丸治老年虛閉,右歸丸、縮泉丸治遺尿或尿後餘瀝不盡,以及濟生腎氣丸、滋腎通關丸治小便癃閉證等,都按照其病在腎,治亦在腎的機理處理。

  • 2 # 西瓜齋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見於《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痿指皮毛、筋肉、骨脈的枯萎軟弱,臨床表現有倦怠軟弱、動作少力、手不能握、足不能行等症。痿是上焦功能失常,肺的宣發傳佈水谷精氣的功能障礙而不能開發,不能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引起的,主要責之於肺。《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蹙”。同時肺的功能失調而致胃病不能潤宗筋,宗筋失濡筋骨不束,機關不利,故發為痿證。可見痿的基本原因是肺熱葉焦,而肺居上部,所以說痿屬於上。??? 《素問·痿論》把痿分為筋、脈、皮、骨、痿蹙等五臟痿,五痿多為五臟內熱,或情志不節,或房勞過度,或臥居溼處,或勞倦受熱、以致津液枯竭,濡養失常而成。因此,痿不能全責之屬上。??? 喘為肺失清肅、肺氣上逆,嘔為胃氣上逆,所以皆屬於上焦。臨床雖一般喘嘔併發的屬於上,但所有喘嘔並不全屬於上。如腎不納氣的喘息,又當責之於腎,以補下之腎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樂大本營》蔡徐坤鏡頭有點少,夾縫中生存,蔡徐坤快本表現如何?